本课以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为蓝本,以“知人论世”的方法生动地再现了老子《道德经》的成书过程,旁征博引地讲评了老子《道德经》对道家、养生家、医家、兵家、法家、政治家等诸家文化的思想影响及其在世界历史文化的地位,在全面系统地对《道德经》全部八十一章逐章讲解的基础上,以《易经》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释《道德经》深刻义理的丰厚文化根源,从《尚书》“风草以喻君民之德”的思想轨迹导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思想流脉,在对中国“水德”文化的历史衍变梳理中揭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思想与“上善若风”文化本质的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运用《易经》“中孚”原理揭示中国“风水”文化的真正义理所在。同时,本课高度概括地对《道德经》八十一章所总结的101条智慧启示,既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程度与知识结构特点,侧重于大学生在把握规范尺度、辩证认识主客、谨言慎行修身、虚怀若谷情怀、宠辱不惊气度、和光同尘韬略、道法自然思维、道者不兵形象、平中见奇内涵、无中生有创造、锻炼养生适度、谦逊卑下不争、无私奉献精神、甘于寂寞生活、永葆童真趣味等方面进行自我修为指南,又在无为而治、奇正双修、察古鉴今、重腹轻目、抓大放小、以贵下贱、尊道贵德、让利于民、战执无兵、敢于不敢、以柔克刚、大成若缺等《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阐释中,开阔学生对国家治理、军事战争、文化传承、国际交往、君民关系、创意创造、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养生健体等治国安邦理念的文化视野,更在对老子《道德经》所蕴涵的“柔道、泰道、否道、兵道”的“老子四道”对个体修为与家国治理的老子“无为而治”的道家文化总结中,升华大学生对老子《道德经》作为“万经之王”、“帝王之书”的感性顿悟与切身体会,达到“一卷《道德经》在手,天下万事皆洞晓”的思想境界,达到“得道多助、唯道是从、道者无敌”的生活、学习和事业的辉煌高度。
本课自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已完整开课4个学期,学生总人数为143528人。主讲教师丁玉柱于2017年1月11日获得由“爱课程”(iCourse)颁发的“中国大学MOOC 2016年度新锐奖”和“中国大学MOOC 2016年度优秀教师”。本课2017年11月被“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2017年12月15日《<道德经>的智慧启示》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认定为“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通过对《道德经》全部81章的原文讲授、原理阐释与智慧应用,掌握《道德经》的基本内容、思维方法与应用价值。 2.掌握《道德经》之“柔道”、“泰道”、“否道”和“兵道”精华与人生实践方法。 3.学会运用《道德经》的思维方法审视历史与现实、他人与自我之现象。 4.掌握国学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说明:本课共89个视频单元(“绪论”4个视频单元,《道德经》正文81个视频单元,“余论”4个视频单元),在15 周内系统讲授“《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共105项内容(绪论4项,“智慧启示”101项),平均每周学习7项内 容(如第1周内容为:“绪论”+“《道德经》第一章”+“《道德经》第二章”),第16周课程考试。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老子及其《道德经》的基本知识,“第一章至第八十一章”以“易经”原理从“义 理”的角度逐章系统讲授《道德经》全部八十一章总5000余字所蕴含的智慧启示,“余论”从“柔道”“泰 道”“否道”和“兵道”对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精华进行总结。每个视频讲授单元均以“单选”或“多 选”的形式进行3-5个问题的单元测试。
绪 论
1. 老子简介
2. 《道德经》的价值
3. 道的含义
4. 无为的含义
第一章 《道德经》第一章
启示1:把握尺度
第二章 《道德经》第二章
启示2:辩证对立;
启示3:无私奉献
第三章 《道德经》第三章
启示4:不役于物;
启示5: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德经》第四章
启示6:和光同尘
第五章 《道德经》第五章
启示7:慎言
第六章 《道德经》第六章
第七章 《道德经》第七章
启示:奉三无私
第八章 《道德经》第八章
启示8:涵养水德;
启示9:习坎悟道;
启示10:善为七善
第九章 《道德经》第九章
启示11:持盈保泰;
启示12:功遂身退
第十章 《道德经》第十章
启示13:赤子之心
第十一章 《道德经》第十一章
启示14:虚怀若谷
第十二章 《道德经》第十二章
启示15:重腹轻目
第十三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
启示16: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
启示17:洞幽察微 知古鉴今
第十五章 《道德经》第十五章
启示18:大成若缺
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启示19:虚静观复;
启示20:观察
第十七章 《道德经》第十七章
启示21:干群关系
第十八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启示22:相信未来,相信人才;
启示23:忠臣大道
第十九章 《道德经》第十九章
启示24:标本兼治
第二十章 《道德经》第二十章
启示25:独特风格
第二十一章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启示26:现象本质 循名求实 察言观行
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启示27:绝活意识;
启示28:谦虚内敛;
启示29:不争不辩
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启示30:谣言非议;
启示31:知止不殆 适可而止
第二十四章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启示32:自我膨胀 自取灭亡
第二十五章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启示33: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启示34:敬重尊静
第二十七章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启示35: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无弃人物;
启示36:自得师者王
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启示37: 雄雌白黑
第二十九章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启示38:中庸之道 力戒极端
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三十章
启示39:慎用武力
第三十一章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启示40:道者不兵;
启示41:礼仪形象
第三十二章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启示42: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启示43:专业恒精
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启示44:功成不居
第三十五章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启示45:平中见奇
第三十六章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启示46:欲擒故纵 先舍后得;
启示47:以柔克刚;
启示48:勿露底牌
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启示49:以静自正
第三十八章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启示50:道者无敌
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启示51:以贵下贱
第四十章 《道德经》第四十章
启示52:鸭梨冻梨;
启示53:无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启示54:须会幽默
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启示55:践行泰道
第四十三章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启示56:理论文章;
启示57:上善惟诚;
启示58: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启示59: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启示18: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启示59: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知足常乐
第四十七章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启示60:学习思考
第四十八章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启示61:道学损益
第四十九章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启示62:民本思想
第五十章 《道德经》第五十章
启示63:养生适度
第五十一章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启示44:功成不居
第五十二章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启示64:祸从口出
第五十三章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启示65:淡泊名利
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启示66:夯实基础 把握命运
第五十五章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启示67:永葆童真
第五十六章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启示68:和光同尘 摒弃官架;
启示69:谨慎择友
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启示70:奇正双修
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启示71:福祸相依;
启示72:君子如玉
第五十九章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启示73 :啬术之益
第六十章 《道德经》第六十章
启示74:治国之术 抓大放小
第六十一章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启示51:以贵下贱
第六十二章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启示75:美言善行
第六十三章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启示76:无为之为;
启示77:循序渐进
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启示78: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启示79:行动哲学;
启示80:慎始慎终
第六十五章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启示81:尊道贵德
第六十六章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启示82:让利于民
第六十七章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启示83:吉祥三宝
第六十八章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启示84:自胜者强
第六十九章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启示85:战执无兵
第七十章 《道德经》第七十章
启示86:甘于寂寞
第七十一章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启示87:正视不足
第七十二章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启示88:取舍有道
第七十三章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启示89:敢于不敢
第七十四章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启示90:安分守己 不越俎代庖
第七十五章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启示91:上溢下漏 贫富不均 让利减负 反腐倡廉
第七十六章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启示92 :执著,但不固执
第七十七章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启示61:道学损益;
启示93:低调行事
第七十八章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启示94:知行合一
第七十九章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启示95:和恕善道
第八十章 《道德经》第八十章
启示96:乐享生活
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启示97:利人利己
余 论
启示98:老子四道•柔道
启示99:老子四道•泰道
启示100:老子四道•否道
启示101:老子四道•兵道
高中毕业生、大中专学生、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机关公务员、企业管理干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总成绩达到60—84分者为合格,颁发合格证书;达到85分以上者为优秀,颁发优秀证书。
《道德经讲义》(中华书局典藏本),中华书局,2013年4月版。
平均每天坚持0.5-1小时的固定学习本课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按本课程时间表进行,在15周内就可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课学习,在第16周参加课程考试并取得良好成绩。必须避免那种10天不学习本课,一学习本课就学10个小时的事倍而功半的徒劳无益的学习方式。建议全部背诵《道德经》或记住《道德经》的精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