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选讲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阅读经典,在精神意蕴上,文学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在艺术审美上,文学经典蕴含着“诗性”的内涵;在民族特色上,文学经典还往往在民族文学史上翻开了新篇章,具有“史”的价值。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弥足珍贵的思想情感,丰富和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欢迎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在一篇篇经典的作品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体会生活的精彩。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传媒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文学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关系,让同学们学会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观照当下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加强大家对自我、对社会的理解。同时本课程也可供其他喜欢文学的人员学习,以期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本课程包括“五四”文学、三十年代文学、四十年代文学、50-70年代文学、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五大模块,以时间为轴线对各个时期经典作家作品进行梳理、解读和鉴赏,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当代文学基础知识、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为其从事影视作品编导、网络新闻编辑与创作、文化产品创意与制作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为根基,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传承和创新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文学传播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调查和文化传续能力,增强其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本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将趣味性与学术性完美结合,既能满足学生的一般性学习,也可引领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为其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及代表作品,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及经典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升学习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能力目标:结合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提高在校学生及文学爱好学习者的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和新媒体运营能力,具备较高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能力。

3.情感目标:提升学习者的人文内涵,同时以文学作品观照社会和人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一)教材

1.秦方奇. 中国现代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秦方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二)参考书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栋霖、吴义勤、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三)辅助学习资源

1.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 戴锦华.雾中风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视频资料

5.《雷雨》《日出》《祝福》《边城》《家》《人生》《平凡的世界》《活着》等相关话剧、影视剧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