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日益凸显。“化学与健康”课程以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化学因素为主线,将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认知上了解化学与生命、健康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行为上能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科学、健康地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日益凸显。“化学与健康”课程以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化学因素为主线,将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认知上了解化学与生命、健康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行为上能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科学、健康地生活。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由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健康》课程团队精心制作,是面向理、工、文、管、医、艺术等专业本、专科生开设的通识课,也面向公众开放。由解从霞、于跃芹和李明三位教授主讲,参与课程制作的还有唐玉宝、王小燕、郭维斯、武杰、李风起、刘香兰、李淑梅、宋修艳等教师。
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其知识已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改造自然强大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家们用化学观点来观察、思考社会现象,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粮食、环境、健康、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课程通过探究生命之源和生命现象,阐明生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通过回顾化学发展的历史,展现化学的巨大成就;通过探究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不可或缺的化学制品之源,展示是化学让人类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思索现在、探究未来,展望化学将使我们的明天更精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感受到 “化学的世界,宽广深邃、瑰丽神奇”。
本课程以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为导语,介绍化学在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在确保人类的身体健康中,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以人体生命为本,以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中心,以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因素为主线,揭秘生命的化学本质、人体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平衡;探讨饮食化学与健康的关系;介绍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的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以及精神情绪中的化学因素;学习环境化学与健康、药物化学与健康的相关内容。该课程的开设旨在为学生提供化学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信息,使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化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做到科学、健康地生活,使学生客观地认知化学,扭转部分学生对化学的误解与偏见。
本课程在内容和授课安排上,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历史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科普性相结合、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趣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通过鲜活的实例、详实的数据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指导的重要意义。
授课目标
本课程围绕化学与健康相关内容进行讲述,旨在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健康意识,崇尚健康、珍爱生命;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化学的观点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科学、健康地生活;认知并认同化学在人类发展,特别是在确保人类身体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学习者倍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所鼓舞,进而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之中。
课程大纲
化学与生命
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化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化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认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掌握化学在材料、保障健康、支持农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3)了解21世纪化学面临四大难题;掌握未来化学的重要作用。(4)掌握生命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定义;了解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化学说;认识生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生命离不开化学。
1.1 什么是化学
1.2 化学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1.3 化学-我们的未来
1.4 生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人体中的化学
课时目标:(1)了解人体中化学元素的主要存在类型;掌握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分类;掌握人体中各元素的主要功能及过量与缺乏对人体的危害。(2)掌握人体中化学反应的特点;了解人体中各化学反应的作用。(3)了解人体血液、各体液的酸碱度;掌握沉淀溶解平衡;认识血糖以及血糖平衡的意义;掌握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了解水在人体内能够维持水平衡的原因。(4)认识运动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运动的三大供能系统及功能特点;掌握科学运动六原则、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含义及其对健康、塑身的作用。
2.1 幸福一生的秘密—生命元素
2.2 揭秘—人体中的化学反应
2.3 人体中的化学平衡
2.4 健康在于适度运动
饮食化学与健康
课时目标:(1)掌握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掌握理想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及标准;了解亚健康的症状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中的关于健康的三个里程碑和四大基石。(2)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的主要内容,学会利用膳食指南与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吃出健康。(3)了解古今对饮茶与健康的认识及茶叶的有效成分,掌握六大茶类的基本特点及茶的主要保健功能,并学会科学饮茶。(4)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了解:人为什么会衰老;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怎样对人体造成危害;哪些因素造成过多自由基的产生;如何对抗自由基;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是怎样抵抗自由基的;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又如何补充。(5)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掌握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6)了解酒的起源、酿造和分类,掌握白酒和葡萄酒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酒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学会健康饮酒。(7)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认识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对健康的危害,合理避免黄曲霉毒素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8)通过学习学会从细节入手健康生活每一天。(9)了解健康中国人新国标50条。
3.1 话说健康
3.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3.3 茶与健康
3.4 揭秘衰老疾病的元凶,清除衰老疾病的隐蔽杀手(翻转课堂)
3.5 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3.6 酒化学与健康
3.7 黄曲霉素知多少(翻转课堂)
3.8 健康每一天 3.9 健康中国人新国标
日用化学品与健康
课时目标:(1)了解化妆品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原理,掌握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了解洗涤用品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原理,掌握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材料化学与健康
课时目标:(1)了解衣用纤维材料的种类和各自的优缺点,合理选择衣物的材质;了解食品包装材料的分类和各自的组成、优缺点,正确选择食品包装材料。(2)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生存环境的影响,智能玻璃、新型ETFE膜材料、神奇的碳纤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人体器官修复、替换和载药释药方面的应用。(4)了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在人体器官修复、替换和载药释药方面的应用。
5.1 衣、食材料
5.2 住、行材料
5.3 生物医用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5.4 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
环境化学与健康
课时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了解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掌握控制雾霾的方法及防护措施,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改善生活质量,保护身体健康。(2)理解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掌握水体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熟练掌握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方法。(3)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掌握土壤污染类型及相应来源;认识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了解土壤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对策;理解《土十条》相关内容。(4)了解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地“贵溪”;理解电子垃圾的概念及污染现状;掌握电子垃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掌握电子垃圾处理技术;了解我国预防电子垃圾污染的相关政策。(5)了解居室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理解室内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掌握室内装修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掌握改善居室环境的措施,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6)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了解手机、冰箱和淋浴喷头等家中隐藏的“健康杀手”及如何有效的进行清理。
6.1 雾霾与健康
6.2 水体重金属污染与健康
6.3 土壤与健康
6.4 电子垃圾与健康
6.5 居室环境与健康
6.6 警惕家中的“健康杀手”(翻转课堂)
药物化学与健康
课时目标:(1)了解药物的概念、简单分类和通用命名规则;正确认识药物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2)了解抗生素的发现历程;掌握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认清抗生素使用的误区,熟练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3)了解癌症的定义;了解癌症的种类及其诱因;掌握现有的癌症治疗手段;认识癌症预防的重要性;预防癌症,让健康与你相伴。(4)了解产生疟疾的原因;理解疟疾的危害性、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分布范围;掌握青蒿素的结构及功效;了解青蒿素的联合用药。
7.1 药物与健康
7.2 抗生素与健康
7.3 癌症与健康
7.4 疟疾与青蒿素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江元汝. 化学与健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2. 赵英立. 喝茶的智慧[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8
3.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饮食决定健康:20-40岁健康饮食新方案[M]. 健康生活研究组主编.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9.3
5. 范志红. 健康快到碗里来[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9
6. 范文来. 徐岩. 酒类风味化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7. 姜淑惠. 这样吃最健康[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3
8. 柳一鸣. 化学与人类生活[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
9. 魏荣宝. 化学与生活[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8
10. 钟平. 余小春. 化学与人类[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
常见问题
Q : 必须进行作业互评吗?
A : 完成单元作业后,应参加对他人作业的互评,至少5份;未参加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作业分数的50%;参加互评,但未完成5份的,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
Q : 在哪里进行讨论系统才能计分?
A : 系统只统计课堂交流区发帖数据,针对老师发起的主题发回复帖满3次的,计满分。
Q : 单元测验分数不好,可以重做吗?
A : 答:每章的单元测验都有3次答题机会,系统取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