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导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体育导论课程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开课时间为第一学期。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导论》教材,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的学习、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指导和过程指导、不同体育项目体验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感悟体育精神、领悟体育价值、学习了解体育赛事与文化、体验不同的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知识、掌握科学地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及手段、增进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体育导论课程概述

(1)创新体育导论教材思政育人价值:编写《体育导论》既充分挖掘体育本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又适度、巧妙地融入体育精神、体育名人、体育报告等外加“思政”元素,形成课程内外互动共生的“思政”元素,为“体育思政”提供教材支撑,实现体育导论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

(2)打造体育导论“新课堂”:体育导论课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包括体育人文的学习(体育起源与发展、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赛事与文化、体育精神与人生等几个方面感受体育文化、学习体育精神)和各类体育项目的体验。

(3)树立体育“新理念”、传授体育“新知识”的体育新课堂是将大学体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通过对体育人文的学习,激发起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为基础。通过树理念学知识练技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授课目标

目标1: 能够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处方知识;各体育项目的项群理论类别、场地、器材等常识,具备一定的体育赛事欣赏能力,领悟体育的真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目标2: 初步了解各体育项目常规技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兴趣的运动项目,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目标3: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社会适应力。

目标4: 提高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5: 提高自我控制力和执行力,养成自觉遵守体育道德与规范的习惯,形成较强的规则意识。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体育功能与价值、科学锻炼的原则与方法,运动损伤的概述、预防、急救、处理、治疗与康复,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等课程的通识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体育导论》,陈克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

《野蛮的文明》,李力研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体育概论》,《体育概论》编写组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体育与健康教程》,孙麒麟,顾圣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健康体育导论》,李鸿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体育与健康》,孟祥立,杜红宇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