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以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和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为主线,个体发育部分主要讲授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包括种子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基本规律,贯穿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以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系统发育部分讲授植物各大类群与被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本课程可以为植物生产类和生物类等专业后续课程学习、从事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广大植物爱好者普及植物学基础知识。
我校自1956年独立建校起,就开设有《植物学》课程,著名植物系统学家杨俊良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学家颜济教授曾承担《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植物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辈人的努力,《植物学》课程在师资力量、教材建设、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植物学》课程成为四川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植物学》课程(网教)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5年《植物学》课程成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本视频课程包括植物的形态解剖和植物多样性两个部分的内容,共计54个单元。形态解剖部分主要包括种子植物各大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功能等,同时了解各器官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授课特色:一是本课程关注学科发展,体现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紧密联系。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植物学理论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注重分析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中蕴含的植物学原理,使得课程学习与生产生活中的植物学现象紧密联系。二是通过补充资料、讨论等方式向学生补充植物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师生多渠道互动,加强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适宜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农学、林学、园艺等植物生产类和生物类本科,也适用于广大植物爱好者。
知识:掌握植物植物的形态、结构、发育的基本术语、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被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以教材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植物学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的评价采用百分制计分,满分100分。其中:
1.平时单元测验(40%):本课程共有10次单元测验,每次测验包括至少10个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每次测验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可提交三次,取其中的最高分值;
2.互动参与(20%):其中课程讨论(10%),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发表或回复有效讨论数不少于10条,同时对课程进行评价;作业互评(10%),参与作业互评10次以上的,且评价客观公正;
3. 期末考试(40%): 为客观题,共100分,由平台自动判分。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
综合成绩60分及以上合格。
绪论
0.2 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0.3 植物学与农业的关系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0.4 植物学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
0.1 植物及其多样性
补充材料
第一章 植物细胞
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后含物
1.3 细胞壁的结构、次生变化和跨细胞的联络结构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一章 单元作业
1.2 细胞壁的功能和化学组成
补充材料
第二章 植物组织
补充材料
第二章 植物组织
单元作业
2.2 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和组织系统
2.1 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单元作业
3.1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3.2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类型
补充材料
第四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根
单元作业
补充材料
4.2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1 根的根的生理功能、类型和根尖
4.3 根的分枝与增粗生长
第五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茎
补充材料
4.4 茎的生理功能及其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4.6 茎的增粗生长
单元作业
4.5 茎的伸长生长
第五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茎
第六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叶
4.7 叶的生理功能与形态组成
4.8 叶的生长发育和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4.9 禾本科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单元作业
补充材料
第六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叶
4.10 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落叶
第七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花
5.6 开花、传粉与受精
5.2 花的组成及发育
5.1 繁殖的概念与类型
补充材料
5.3 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5.4 花粉粒的发育与结构
第七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花
5.5 胚珠与胚囊的发育
第八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果实
单元作业
5.9 被子植物生活史
5.7 种子的形成
第八章 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建成-果实
补充材料
5.8 果实的形成
第九章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补充材料
第九章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单元作业
6.1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十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7.5 裸子植物门
补充材料
7.4 蕨类植物门
7.1 藻类
7.2 菌类和地衣
7.3 苔藓植物门
7.6 被子植物门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群简介
8.6 壳斗科和杨柳科
8.9 豆科
8.8 蔷薇科
8.11 茄科
8.14 百合科
8.3 石竹科
8.10 伞形科
8.5 葫芦科
8.7 十字花科
8.17 禾本科
8.16 莎草科
8.4 锦葵科
8.1 木兰科
8.2 毛茛科
8.13 菊科
8.12 唇形科
单元作业
8.15 兰科
补充材料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群简介
金银根. 植物学(第三版)[M]. 科学出版社, 2019.10.
贺学礼. 植物学(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 2020.08.
强胜. 植物学(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03.
李扬汉. 植物学(第三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2.
马炜梁. 植物学(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