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金融学是一门把握金融运行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掌握货币、信用、金融资产与价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需、金融调控与监管等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不仅对金融学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对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使学员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
从200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省级精品课的运行,本课程注重加强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实验教学系统等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建设与更新,受到学生及广大金融爱好者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本慕课的主要视频内容包括十三个主题,分为导论、基础知识篇、金融体系篇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篇。围绕货币、信用、利息及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组合与选择、金融机构体系、货币需求及供给理论、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理论、货币政策、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农村金融、金融科技等内容展开介绍。此外,还将同步补充PPT,相应增加视频以外的知识点,供学员参考学习。
授课特点:(1)内容全面化:学员通过学习基本金融理论范畴、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架构和理解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正确把握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和各类金融机构运作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分析国内外重大金融问题的能力。(2)形式多样化:为了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每个视频主题中都将选取金融学经典案例供学生思考与讨论。课程组教师须创新性地将动画、互动论坛、主题研讨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融入课程中,激发学习者去看、去听、去学、去问的学习热情,从单向接受转化为双向互动。(3)评价综合化:注重引导学员在授课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时,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而改为以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并明确平时成绩的计分方法与评分细则,提前告知学生。
适宜对象:本课程适宜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及社会广大的金融爱好者。
知识:掌握货币、信用、金融资产价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基本金融范畴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技能:以教材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培养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一般如下:完成全部视频学习和布置的作业,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平时成绩分章节检测与讨论两部分,具体比例如下:
章节检测(40%)+讨论(10%)+考试(50%)=综合成绩(100%)。
注:章节检测要求:测试题是对视频学习效果的检测,所有检测任务点均需填答,答错将扣除相应分数;
讨论要求:发表或回复有效讨论数不少于10条,同时对课程进行评价;
考试要求:完成课程结课考试。
备注:因为后台数据会有观看视频时长误差。为避免学生成绩的准确性,课程视频学习不作为成绩参考。
学习者当具备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识
教材:
蒋远胜,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第3版
参考资料:
黄达,金融学(第4版)/货币银行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李健,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第3版
肖诗顺,金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第1版
Frederic.S. Mishkin ,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第11版;
Zvi Bodie & ROBERT C.Merton, Finance,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