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四川大学在线开放式课程群《巴蜀文化》MOOC的一种。主要揭示巴蜀宗教的历史构成与文化特质,培养当代大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尊重社会文化与信仰的多样性,并提升现代人的人文素养水平。内容涵盖巴蜀原始宗教的形态(包括古蜀国的图腾与祭祀、古代巴人的宗教与巫术)、道教在巴蜀的起源与流变(包括道教创立与天师世家、文昌崇拜与道教劝善思想、唐宋时期的巴蜀道教思想家、巴蜀道教圣地)、佛教传入与巴蜀禅学的兴盛(包括四川早期佛教传入及其遗物、巴蜀佛教雕刻绘画艺术、唐宋时期的巴蜀禅教会通、巴蜀佛教名胜),以及清代四川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包括刘门教的传承与宗教活动、白莲教与川陕农民起义、“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变)等内容,课程以知识性为基础,体现在宗教人物、名胜、经典的介绍;以启发性为指导,重在文献、考古、图像的考察与研究;以教育性为核心,多层次、多角度、跨学科,展现巴蜀宗教信仰的发展历程。
课程设计力图呈现中华多元一体的特质、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彰显巴蜀地方文化的魅力。并利用影视艺术之长,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集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一体。课程预计共24个课时,约6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讲8-15分钟。
1)呈现中华多元一体的特质; 2)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 3)彰显巴蜀地方文化的魅力。
引言
第一章:巴蜀原始宗教探秘(2课时)
1.1古蜀国的图腾与祭祀
1.1.1扶桑:古蜀国的太阳崇拜
1.1.2群巫之长:古蜀国的神权与王权
1.1.3羊子山土台:古蜀国的祭祀中心
1.2古代巴人的神话与巫术
1.2.1廪君化白虎:巴人的图腾神话
1.2.2巫咸作筮:巴地的原始巫术转型
第二章:道教在巴蜀的起源与流变(8课时)
2.1蜀中道教的先声
2.1.1西王母与蜀地早期神仙信仰(上)
2.1.2 西王母与蜀地早期神仙信仰(下)
2.1.3灌口水神与川主祭祀
2.1.4西王母与蜀地早期神仙信仰
2.2道教创立与天师世家
2.2.1张道陵入蜀创教
2.2.2张鲁与五斗米道
2.2.3《老子想尔注》与道教神学
2.2.4道教祖庭鹤鸣山
2.3文昌崇拜与道教劝善思想
2.3.1文昌帝君张亚子
2.3.2梓潼七曲山大庙
2.3.3《阴骘文》与道教劝善书
2.4唐宋时期的巴蜀道教思想家
2.4.1王玄览与《玄珠录》
2.4.2李荣的“重玄学”
2.4.3道门领袖杜光庭
2.4.4北宋的陈抟学派
2.4.5张伯端与《慎真篇》
2.5巴蜀道教圣地
2.5.1青城山
2.5.2青羊宫
2.5.3丰都鬼城
第三章:佛教传入与巴蜀禅学的兴盛(12课时)
3.1四川早期佛教传入及其遗物
3.1.1南方丝绸之路与早期佛教传入
3.1.2乐山崖墓与中国最早的佛像
3.1.3东汉佛像摇钱树与“仙佛模式”
3.2巴蜀佛教雕刻绘画艺术
3.2.1万佛寺南朝佛教造像
3.2.2乐山大佛
3.2.3大足、安岳石窟
3.2.4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
3.3唐宋时期的巴蜀禅教会通
3.3.1玄奘法师与成都大圣慈寺
3.3.2智诜与剑南保唐禅系的开创
3.3.3马祖道一与“洪州宗”
3.3.4圭峰宗密与《禅源诸诠集都序》
3.3.5无尽居士张商英与《护法论》
3.3.6圆悟克勤与《碧岩录》
3.3.7“川藞苴”与巴蜀禅学的特色
3.3.8从《开宝藏》到《洪武南藏》
3.4巴蜀佛教名胜
3.4.1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3.4.2成都文殊院与昭觉寺
3.4.3新都宝光寺
3.4.4广元皇泽寺和千佛崖
3.4.5乐山凌云寺与乌尤寺
3.4.6遂宁广德寺
第四章:清代四川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2课时)
4.1刘门教的传承与宗教活动
4.1.1刘沅及其家族
4.1.2刘门教的慈善活动
4.2清代四川的秘密社会
4.2.1白莲教与川陕农民起义
4.2.2从“啯噜”到哥老会
4.2.3袍哥与四川近代社会变迁
须具备巴蜀历史文化、山川地理的基本常识,如三星堆遗址、鹤鸣山、峨眉山、青城山等巴蜀名胜的起源和现状。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初阶:
李远国:《四川道教史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唐长寿:《四川早期佛教遗物辨识》,《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第62-68页。
龙晦:《释“藞苴”兼论四川禅学的特色》,《龙晦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第197-205页。
中阶:
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冯学成等著:《巴蜀禅灯录》,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年。
段玉明等著:《成都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
高阶:
龙显昭、黄海德主编:《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龙显昭主编:《巴蜀佛教碑文集成》,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
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研研究所、四川大学博物馆编著:《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