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走近杜甫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 2019年01月25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882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5)
spContent=八世纪中叶,中国,大唐王朝烽火连天,憔悴的诗人在灾难国土上艰难行走,大半生颠沛流离,数千里江山风土,酿出一千四百多首充满人文情怀、人生情趣又气象万千的诗作。 盛世风华,乱世沧桑,人间歌哭,深仁大爱,杜甫,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让我们穿越千年,走进唐代,走近杜甫,感受诗的温度与力量。
八世纪中叶,中国,大唐王朝烽火连天,憔悴的诗人在灾难国土上艰难行走,大半生颠沛流离,数千里江山风土,酿出一千四百多首充满人文情怀、人生情趣又气象万千的诗作。 盛世风华,乱世沧桑,人间歌哭,深仁大爱,杜甫,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让我们穿越千年,走进唐代,走近杜甫,感受诗的温度与力量。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2018年,杜甫已1306

一千多年的历史尘沙,湮灭了无数显赫辉煌。王侯贵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却埋没不了杜甫的绝代风华

这位贫寒一生、辗转兵燹、几乎成为饿殍的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被后人推到“诗圣”的顶峰?

他的魅力何在?留给今天的是什么?

“致君尧舜上”与“穷年忧黎元”矛盾吗?“醉里眉攒万国愁”的杜甫和“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的杜甫是一个人吗?

杜甫,有讨论不尽的话题;杜甫,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本课程不仰望,不拔高,不繁琐考据,不过度阐释,不遽下断语,试与同好一起穿越千年,走进唐代,走近杜甫,了解这个人,细读他的诗。

本课程所读的杜诗,绝“一饭未尝忘君”的忠孝之作、教化之诗,此中有石壕村里的眼泪,有浣花溪的欢笑,忧喜悲欣,都是人间歌哭。我们将要亲近的是一个仁爱、敏感、温情的杜甫,至性真情,高贵,美好,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圣人”标签。

本课程的学习路径是细读、走近、感悟。即细读杜诗代表性作品;由读杜而走近杜甫,了解血肉丰满的诗人、他的时代和他“苦难辉煌”之作的形成历程;感受文学的温度和力量,领悟灵魂的高华与丰美,涓滴汲取杜诗中高贵的人文精神,丰富我们的生命底色。

本学期是本课程的初次运行,教学内容共8周,每周四推出新课。授课完成后的3周为复习考试周。


授课目标

1、以诗歌为蓝本、诗人个人经历为注解,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有趣、丰富立体的杜甫,逐步领悟杜诗丰厚的人文内容;

2、通过文本细读,由学习杜诗开始,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3、传承杜诗的人文精神,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

课程大纲

第一周  关于杜甫的几个关键词

1.1  “诗史”与“集大成”

1.1.1  “诗史”说

1.1.2  “集大成”说

1.2  “诗圣”说

1.2.1  被推尊为“诗圣”之前

1.2.2  “诗圣”的光环

1.2.3  我们对“诗圣”的理解


第二周   杜甫的第一次转变

2.1  长安十年

2.1.1  杜甫也曾挣扎在功利的漩涡

2.1.2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2.  杜诗里程碑之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2.1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

2.2.2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

2.2.3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下)

2.3  辗转兵燹:杜甫的不幸与大幸

2.3.1  无比重要的时间节点:天宝十五载

2.3.2  时代给予杜甫的磨难和机会

2.4  《北征》前后:伟大诗人走向成熟

2.4.1   “三吏”中最动人的《石壕吏》

2.4.2   “三别”中最绝望的《无家别》


第三周  杜甫的第二次转变

3.1  巴山蜀水与杜诗

3.1.1  流离陇蜀:杜甫第二次转变的开始

3.1.2  “漂泊西南天地间”成就了气象万千的杜诗

3.1.3  《登楼》

3.2  温润成都:杜甫艰辛一生中的绿洲

3.2.1  入成都

3.2.2  建草堂

3.2.3  杜甫成都诗的特色一:“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家国情怀

3.2.4  杜甫成都诗的特色二:“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对成都山川景物、风俗人情的情感

3.2.5  杜甫成都诗的特色三:“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对艺术的关注和生活的艺术化

3.3  苍莽夔州:“庾信文章老更成”

3.3.1  百感茫茫到夔州(上)

3.3.2  百感茫茫到夔州(下)

3.3.3  落日心犹壮,诗成动江关

3.3.4  沉郁高华,天风吹海:《秋兴八首》


第四周   杜诗的打开方式之一——乱离

4.1  场景的视觉冲击力

4.1.1  明眸皓齿今何在:《哀江头》

4.1.2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

4.2   细节的惊人表现力

4.2.1  平平道来,惊心动魄:《羌村》(一)

4.2.2  宏大叙事中的“小悲欢”:《北征》(节选)


第五周   杜诗的打开方式之二——女性

5.1  杜甫擅长写女性吗?

5.1.1  中国古典文学描绘女性美的传统

5.1.2  由一首“不美”的诗打开杜甫笔下的女性画卷

5.2  杜诗中千姿百态的女性美

5.2.1  妻与女

5.2.2  长安水边多丽人

5.2.3  天寒翠袖,日暮修竹

5.2.4  返璞归真、大巧若拙


第六周   杜诗的打开方式之三——微物

6.1  感觉细腻、善写微物的诗人

6.1.1  飞花一片已伤情

6.1.2  落寞窮途,觸物寄慨

6.2  由小见大的杜诗

6.2.1  微物中有大事件

6.2.2  微物中有大道理

6.2.3  微物中有大境界

6.2.4  以幽细对宏阔的独特审美


第七周  杜诗的打开方式之四——友情

7·1  芬芳悱恻,一往情深——杜甫写友情

7·1·1  一饭之德,永志不忘:《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7·1·2  艰难时世,高义薄云:《彭衙行》

7·1·3  寻常事、情,欲歌欲哭:《赠卫八处士》

7·2  世事茫茫,生死不渝——杜甫与李白、高适的友情

7·2·1  “忆与髙李辈,论交入酒垆”:杜甫与李白、高适的早年交游

7·2·2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与李白的生死情谊

7·2·3  一首迟和了十年的诗:杜甫与高适的特殊友谊(上)

7·2·4  一首迟和了十年的诗:杜甫与高适的特殊友谊(下)

7.2.5  总结:屈子式缠绵悱恻的友情


第八周  杜诗的打开方式之五——追忆

8.1  自传与列传

8.2 忆昔开元全盛日

8.3  绛唇珠袖两寂寞

8.3.1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3.2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8.3.3  《江南逢李龟年》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备相当于高中水准的语文阅读能力,热爱中国古典诗歌。

证书要求

1.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

2. 按时完成单元测验与单元作业。

3. 积极参与作业互评,未参与互评的学习者只能获取作业分数的50%,互评需达到5次。

4. 按时完成线上期末考试。

5. 积极参加论坛讨论,只有参与教师在课件中发起的讨论话题,方可计入成绩。

6.总评成绩60分至84分为合格,可获得合格证书;85分至100分为优秀,可获得优秀证书。

成绩评定方法:单元测试20%,单元作业30%,期末考试40%,课程讨论10%。


参考资料

《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版。

《读杜心解》,浦起龙,中华书局版。

《杜诗镜铨》,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杜甫全集校注》,谢思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杜甫传》,冯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杜甫评传》(上)(中)(下),陈贻焮,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常见问题

1、杜甫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既熟悉,则多成见。进入课程时,请先抛开我们可能已知的标签,比如“忧国忧民”、“忠君爱国”、“诗中圣哲”、“穷愁潦倒”、“忧患一生”甚至“杜甫的局限”、“杜甫的庸俗”等等,不概念化、平面化,不遽下断语,潜心细读杜诗,了解杜甫的时代、经历,换位思考,试着读出一个人间的杜甫、立体的杜甫。

2、自宋迄今,杜甫研究汗牛充栋,杜诗解读众说纷纭。这些是本课程的学术背景,但非课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不是杜甫研究专题,也非纯粹的杜诗赏析,我们尝试融贯诗与人、会通古与今的阅读方法,不求面面俱到,只作导读、启迪,希望能诱发兴趣,与众同好在细读杜诗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感悟,获取精神养分。进入课程的朋友望多读、多思、多讨论,切磋琢磨,共同提高。

3、本课程为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系列课程之一,因此,于巴山蜀水与杜甫、杜诗的关联处有较多阐述,也希望学习者通过读杜对中华文化中这一奇崛亮丽、独居特色的地域文化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

四川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红

王红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