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是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四川大学儿科学科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承担着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八年制、留学生、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护理、康复专业;基础与法医学院法医、基础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卫生管理专业及西藏远程教育班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着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级人才的任务。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除了注重传统经典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外,还不断引入和更新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根据疾病谱的变迁及社会需求,拓展知识范围,补充融入相应的疾病种类,增添新的诊疗技术。将教学体系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相结合,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具有崇高人文道德素质的医学生,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谨笃学,展现德才统一的教师风范,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精神、医学道德、医学伦理等新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信息收集和管理能力、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应用TBL、PBL的方法和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贯穿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广泛应用多媒体、典型和少见病例的照片、录像、网络等生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儿科学课程在几代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坚持面向世界、尊重国情、尊师重教,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深化教学改革,本学科多名教授积极参与开展医学教育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和改革。近五年来,团队获准省部级及校级教改课题10项;发表教学论文51篇,其中英文论文1篇;出版儿科学相关教材专著23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主编、副主编、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近10部,开展国家继续教育项目73项、远程教学43个专题,辐射全国500余家医院,为儿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学经验和成果得到很好推广,受到同行专家充分肯定,国内许多教学医院多次前来交流学习。“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课程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儿科学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60分以上合格
85分以上优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小儿生长发育与儿童保健 新生儿总论、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溶血病
第三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四章 腹泻病及液体疗法
第五章 小儿肺炎
第六章 先天性心脏病
第七章 肾炎及肾病综合症
第八章 小儿贫血总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九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 小儿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