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英语语言学概论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10月21日 ~ 2021年01月20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70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该课程学时32,学分2,周课时为2学时。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1)语言学引论、语言学流派简介;2)研究语言本体的各个分支,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3)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一些跨学科研究,包括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分支。
《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该课程学时32,学分2,周课时为2学时。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1)语言学引论、语言学流派简介;2)研究语言本体的各个分支,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3)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一些跨学科研究,包括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分支。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有关语言问题的研究领域、概念范畴、历史脉络、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语言学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


1)
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一定的批评能力;

2)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语言学原理指导和促进英语学习;

3) 掌握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进行实证研究、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成绩 要求

本课程实行全过程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在语言学各分支领域的知识。

1)学生在完成线上MOOC学习后,选择一个课程所涉及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撰写一篇800英文词的学习心得。该任务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

2)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两份作业(即阅读学术论文并撰写summary)占期末总成绩的40%。

3)期末任务占总成绩的40%。

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100%=期末论文(40%+ MOOC学习心得(20%+ 平时成绩(40%)。


课程大纲

本课程拟安排线下教学30学时,线上学习6学时。


【线下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讲、概论2学时)

本次课主要介绍研究语言的目的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比如语言的定义、语言的本质特征(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 displacement)、有关语言起源几种理论、语言的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emotive function, phatic functi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 metalingual function)、语言学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的研究领域、以及语言学研究中的机组重要概念。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讲、语言学流派2学时)

本次课介绍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学理论学派,着重讲解他们关于语言是什么、什么才是语言学的真知识的观点和理论立场。具体而言,本次课主要讨论以下四大语言学理论: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本次课主要讲美国描写语言学]),生成语言学(generative[TG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和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大致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历史脉络,以及上述几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优缺点所在。

 

第三讲、语音学2学时)

本次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语音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语音学与语言学其它分支的关系、语音学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掌握语音四要素及其与交际的关系、元音和辅音及其音位变体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国际音标及语音的标注、音段的划分和协同发音。教学以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讲、音系学2学时)

音系学研究的是某一特定语言的语音系统,及其语音表达的意义和作用。本课程重点讲解英语的音节结构、英语重读模式的基本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英语的节奏规律和基本特征、英语的同化、省略、连读和音渡等技巧和规律、英语语调的基本范式和韵律特征等。本次课强调对英语音系学中的重要内容英语语调进行关注,包括实际交流中的新旧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英语语调的话语交际功能的各种途径等。

 

第五讲、形态学2学时)

形态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包括屈折变化和构词法两个部分。由于词具有语音特征、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形态学处于音位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的结合部位,所以形态学是每个语言学研究者都要关注的一门学科。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形态学的定义;词汇的屈折变化;词汇的派生;复合词;词素和词素变体;词的分类;构词方法。

 

第六讲、语义学2学时)

本次课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授语义学,同时也适当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介绍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语义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词汇语义学、句子语义学以及重要语义学研究流派。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要语义学理论与流派、语义关系、成分分析法、句子意义、语义学研究流派。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力图使学生对语义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语义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工具,并能对语义现象做出一定的合理分析与解释。

 

第七讲、句法学2学时)

本次课重点介绍单个的词汇如何根据句法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从句、句子和段落。教师将介绍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的基本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生成语法的科学性质及哲学基础、生成语法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句法学与句法规则、表达式及表达式之间的关系、限制及限制作用、原则及原则系统等生成语法基础理论。

 

第八讲、第二语言习得2学时)

本次课将为学生简单介绍及梳理第二语言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及流派,同时适度探讨现今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以及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和英语教学的关系。本次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之间的多元视角,全方位地理解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掌握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建立对语言教学的认知。另外,本次课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进而提高学生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解决实际语言教学问题的能力。

 

第九讲、社会语言学2学时)

本课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包括社会语言学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和方法问题。我们将主要讨论社会对语言的影响和语言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涉及语言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运用。我们将提到语言的先天性变体和获得性变体,双语现象、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语言的文化编码、社会化、语言的社会性别、跨语言交际、委婉语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第十讲、文体学2学时)

本次课主要讲授文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文体、文体学的定义,文体学的起源和理论发展,对文体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各语言单位的文体功能,以及功能语言学对文体学的发展。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要文体学理论、文体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语言单位的文体功能、功能文体学。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力图使学生对文体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掌握文体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对文体现象做出一定的合理分析与解释。

 

第十一讲、语料库语言学2学时)

本次课将向学生介绍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用语料库方法研究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语料库检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语料库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本讲的主要内容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定义;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语料库对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常用的大型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研究、句法、语用及语义研究的应用;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十二讲、心理语言学2学时)

心理语言学是通过心理学来研究语言的学科,是一个跨越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领域。本次课为学生介绍心理语言学的历史、演化及研究范围,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过程和语言结构及习得的对应关系。其次,本次课的另一个重点是介绍心理语言学领域较为著名的实证研究案例,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在心理语言学科研方向上的知识储备。

 

第十三讲、认知语言学2学时)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本次课将重点介绍:认知语言学兴起的原因和过程;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讲述象似性、语法化、隐喻和转喻)。

 

第十四讲、语言学研究方法2学时)

本次课介绍当代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并介绍解释性理论方法、定型的描写性方法、定量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的基本要领和技术,以及方法论同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十五讲、语言学工作坊2学时)

本次课的性质为seminar(研讨课)。授课老师事先发给学生5篇语言学方面的实证研究论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篇进行深度阅读、并准备就此撰写期末论文。本次课上,教师将学生按照所选的论文进行分组,选中同一篇论文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并对论文内容进行讨论。五位任课教师分别在五个小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论文内容、答疑解惑。

 

【线上学习安排】:

教师每周在SPOC平台发布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视频,并完成各项线上任务。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因为本课程为英文授课,要求选课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


参考资料

1. Cohen, L. Manion L. & Marrison,K (2011).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7th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 Davies, A. 2016.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 From Practice to Theory.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Halliday, M.A.K. 2015. Selected Works of M. A. K. Halliday on Applied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Harmer, J. 2012. How to Teach English (8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5. McCarthy, M. 2001. 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胡壮麟主编,2012,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7.贾冠杰编著,2008年,Applied Linguistics: An Advanced Cours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文秋芳著,2004年,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俞理明曹勇衡潘卫民著,2013年,什么是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四川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左红珊

左红珊

副教授

余淼

余淼

副教授

牟许琴

牟许琴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