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伦理学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7年02月28日 ~ 2017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40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人类建立和发展“政治”的初衷是什么?制约政治权力的力量源及其边界在哪里?政治有善、恶之分吗?如果说政治是善的,理由是什么?政治是恶的,根据又在哪里?如果你想对政治有所了解,对你的权利进行正确的认知和权威的保护。那么,政治伦理学就一定会助你通过理性的学习与探索,实现你的政治梦想。
人类建立和发展“政治”的初衷是什么?制约政治权力的力量源及其边界在哪里?政治有善、恶之分吗?如果说政治是善的,理由是什么?政治是恶的,根据又在哪里?如果你想对政治有所了解,对你的权利进行正确的认知和权威的保护。那么,政治伦理学就一定会助你通过理性的学习与探索,实现你的政治梦想。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政治伦理学是关于研究和探索政治的秩序性与道德性的学问,其实质就是回答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研究政治的规范性边缘,力求解决政治的善的指向性,帮助人们了解国家政体的道德指向性,以及规范政治行为人,即领袖、公务员的政治道德行为。还政治以本真的面目,使人们把政治的思考还原为一种与个体切身权益紧密相连的常理性思考。

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学理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程。为此,本课程将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穿透中外古今的思想溯源,以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展现政治善的学理依据,讨论现代国家治理、政府管理的伦理意义,规范政治行为人的道德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

所有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愿意参与或讨论的公众,并具备相应的政治学、伦理学知识,或者对本问题有浓厚的参与性。鉴于MOOC的学员来源广泛、知识起点各异,因此,在本课程涉及范围内所提供的学习资料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对知识难度较大的中外古今思想家及其思想内容不作系统的具体考核要求。

授课目标
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 1.加强对政治道德问题的认识,努力提高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能力; 2.正确把握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政治目的性的伦理意义; 3.对政治伦理体系的建构,大体有一个系统而明确的了解; 4.深刻理解政治建设的“善”性发展对完善自身的实践意义。
课程大纲

        

    讲

       

     

        

      知识点

 

 

  第一讲

 

政治的伦理性追问

——政治伦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政治本身是人类向善的需求

 

1.什么是政治

2.政治产生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二、政治需要道德的补偿

 

1.  政治与道德的互为关系

2.  政治与道德的力量差

 

三、政治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1. 何谓政治伦理学

2. 政治道德及政治道德现象

3. 政治道德的特殊性及其功能

 

四、政治伦理学的基本任务

 

1. 建立科学的政治伦理学体系

2. 创建良好的政治文明秩序

3. 培育健康的政治道德风尚

 

  
 

 

  第二讲


 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探索

——中国先贤们的政治伦理性思考  

 

 
 
 


一、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1. 以人性假说为基础的德政、德治思想

2. 以“礼”为规范秩序的政治伦理观

3. “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原则

4. “保民而王”、“ 宽猛相济”

 

二、先秦墨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1. 坚持“兼相爱”,建利民之政

2. 主张“非攻”、“尚同”、“尚贤”

3. 倡导“强以尽利,以力俭为”

 

三、先秦道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1.“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观

2.“与民休息”的政治伦理方略

3.“众皆平等”与“治民三基德”

 


四、先秦法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1.“趋利避害”,“富民求利”

2.“守法即德”,“以刑去刑”、“以法为教”

3.“尚法不尚贤”,“以法治国”,“霸道一统”

 

五、秦以后政治伦理思想概略

 
 

1. 独树儒家伦理价值观

2. 建立政治伦理纲常与秩序

3. 德行与利禄之途致合的政治实践理念

    
 

 

第三讲

 

 古希腊文明时期政治伦理思想概述

——早期城邦政治的伦理意义 

 

 
 

 

一、城邦政治的伦理意义

 
1. 城邦是一种为了善的目的而存在的道德共同体

2. 坚持个人与城邦利益的一致,强化个人的社会政治性

3. 强调“忠诚”作为城邦公民的政治道德意义

 


二、城邦政治体制构建中的伦理性

 

1. 建立城邦政体的目的在照顾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

2. 城邦政治体制的性质受公民道德习惯的影响

3. 城邦政体稳定与发展的伦理原则

 

三、正义论与混合政体

 

1. 柏拉图的正义论

2.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

3. 混合政体的政治伦理意蕴


 

 

   第四讲

 

 近现代西方的政治伦理思想探微

——社会契约与有限政府的伦理价值 





 



一、君主论与道德虚无主义

—————————— 

 

二、社会契约与国家善论


1. 马基雅维里与他的《君主论》

2. 政治道德虚无主义


————————————

 

1.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社会契约论的政治伦理意义


 

三、有限政府与分权学说

 

1. “有限政府的基本含义

2. 分权学说的政治伦理意义


 

四、罗尔斯的正义论

 

1. 罗尔斯和他的主要代表作

2. 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伦理价值

  

 

 

 

第五讲

 

 政治道德原则

——以人为本、正义与诚信

 
 
 

一、政治道德原则的基本理论问题

 
 

1. 何谓政治道德原则

2. 政治道德原则的价值基础

3. 政治道德原则的实践功能

4. 政治道德原则的特殊性

 

二、以人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2. 以人为本的伦理实质

3. 坚持以人为本

 

三、正义原则

 
 

1. 正义的理性探源

2. 正义的理性实质

3. 坚持正义原则

 

四、诚信原则

 
 

1. 诚信的基本涵义

2. 诚信的政治道德实践意义

3. 政治诚信建设的基本途径

  

 

 

 

第六讲

 

 政治道德规范与范畴

——民利、博爱、和平与自由、平等、民主、和谐 


  (上)


 
 

一、政治道德规范的基本性质

 
 

1. 何谓政治道德规范

2. 政治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 政治道德规范的主要功能

 

二、民利

 
 

1. 何谓民利

2. 民利思想的渊源

3. 坚持民利

 

三、博爱

 
 

1. 博爱的基本含义及其思想源起

2. 博爱的一般道德内涵

3. 坚持博爱

 

四、和平

 
 

1. 和平与战争

2. 和平的伦理内涵及其原则

3. 维护和平

     

 

 

第六讲

 

 政治道德规范与范畴

——民利、博爱、和平与自由、平等、民主、和谐

   

    (下)


 

一、政治道德范畴的基本含义

 
 

1. 政治道德范畴的基本涵义

2. 政治道德范畴的历史考察

3. 政治道德范畴的实践意义

 

二、自由

 
 

1. 自由是生命的本能

2. 自由的本质规定性

3. 自由的政治道德意义

 

三、平等

 
 

1. 平等概念的理性认识

2. 平等的政治道德意义

3. 坚持平等

 

四、民主

 
 

1. 民主的一般理论规定

2. 民主的政治伦理意义

3. 践行民主

 

五、和谐

 
 

1. 和谐与和谐社会的一般含义

2.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实践内容

3.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保障

    
 

 

 

第七讲


 国家政体的伦理性思考

——当代伦理化国家的建构

 

 
 

一、国家政体的伦理问题

 
 

1. 政体分类标准中的伦理性

2. 国家政体评价的善恶论

3.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伦理学说

4.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伦理特征

 

二、伦理化理想国家的历史探寻

 

1. 理想国;2. 乌托邦;

3. 太阳城;4. 实业制度

 

三、国家政体及其形态的伦理追问

 
 

1. 政体及其形态

2. 专制主义的伦理残缺

3. 法西斯主义的道德反动

  
 

 

 

第八讲

    

 国家管理的伦理审视

——现代化国家管理的伦理模式


 
 

一、国家管理的伦理性概述

 
 

1. 国家管理的一般伦理意义

2. 国家管理的伦理依据

3. 国家管理的几种伦理模式

 

二、国家管理的道德实践基础

 
 

1. 国家管理的基本权力来源

2. 国家管理的道德实践原则

3. 国家管理的道德实践意义

 

三、国家管理的道德实践内容

 
 

1. 尊重人权,爱民护民

2. 藏富于民,富民强国

3. 民族团结,国家一统

4. 维护主权,和平发展

      
 

 

 

第九讲


 领袖的伦理意义及其道德素质

——领袖的人格类型及伦理障碍

 

 
 

一、领袖的政治地位及其伦理意义

 
 

1. 领袖的性质和作用

2. 领袖与政治权力

3. 领袖的伦理意义

 

二、领袖的人格类型及其基本道德素质

 
 

1. 领袖的个性差异

2. 领袖的人格类型

3. 国家领袖的基本道德素质

 

三、领袖道德素质良性生长的伦理障碍

 
 

1. 道德虚无主义

2. “强力意志”与“超人”伦理观

3. 集权与家长作风

      
 

 

 

第十讲

 

 公务员道德品质修养

——公务员的双重人格及公共德性培育  

 

 
 

一、公务员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理论

 
 

1. 官僚与公务员

2. 公务员道德品质修养的伦理意义

3. 公务员道德的基本特征

 

二、公务员道德品质修养的实践依据

 
 

1. 公务员道德品质修养的历史传承

2. 公务员的本质异化及双重人格

3. 公务员道德人格的理想追求

 

三、加强公务员道德品质修养

 
 

1. 廉洁行政,正身养性

2. 勤奋执政,行政为民

3. 坚持真理,反对官僚主义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该课程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学、伦理学的基本常识。因此应先期学习政治学、伦理学课程,这样有利于理解该课程的知识点,以利于正确把握政治伦理知识;如果有一些中外政治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的知识会更好。

证书要求


针对本课程学理性知识性强的特点,获取证书的要求为:本课程60分以上可获得合格证书,85-100分可获得优秀证书。单元测验20%、单元作业20%课程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50%其中,单元作业采用互评的,提交作业后才能参加互评,需要评5份以上他人的作业才能获得他人评自己作业平均分的满分,未参与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50%,未完成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80%。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阎钢:《政治伦理学要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扩展阅读书目:

1.《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2.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政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 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9510月版;

8.龚  群:《罗尔斯政治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9.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常见问题

   1.在学习本课程之初,可能因事先对政治伦理学知识的认知不足,会导致对一些理论问题的困惑与难解,比如:为什么需要讨论政治伦理问题?学习政治伦理学到底有什么用?政治与道德能扯上关系吗?等等问题;

   2.对一些学习者而言,可能会受到现实不良政治行为现象先入为主的认识误导,对政治伦理知识掌控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影响其对本课程的完整把握;

   3.一般情况下,学习者易将“政治”与“权力”等同,将学理性与实用性混淆,由此缺失对政治伦理知识全面性的认知。

四川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阎钢

阎钢

教授

谢卫东

谢卫东

讲师

邢海晶

邢海晶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