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大学美育
第2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7日 ~ 2025年06月1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7周,共13周 已有 66 人参加
立即参加
spContent=美,不只是抽象的理论,也是感性的欣赏;美,不仅仅隶属于艺术的王国,也包含了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让我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一起踏上曼妙的寻美之旅。无疑,我们并非为你提供一种实用的谋生技能,我们希冀筑造一座小巧的精神庙宇,并向你发出真诚的邀请。
美,不只是抽象的理论,也是感性的欣赏;美,不仅仅隶属于艺术的王国,也包含了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让我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一起踏上曼妙的寻美之旅。无疑,我们并非为你提供一种实用的谋生技能,我们希冀筑造一座小巧的精神庙宇,并向你发出真诚的邀请。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既有美学理论的阐释,又有美的现象和形态的生动呈现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美理想和情趣,贴近他们的审美关怀,与他们一起解答审美疑问,增长美学知识,从而提升审美修养和素质。课程由导论、美术之美、诗歌之美、戏剧之美、人生之美五个部分组成。

   人文教育的内核与其说是智育和德育,不如说是美育。通过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这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大学美育》慕课由此而生。

授课目标

1.通过艺术、自然、社会人生诸种形态的审美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

2.借助新媒体手段,适应媒体变革带来的对教育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成绩 要求

课程考核有合格(60分≤ 得分< 90分)和优秀(90分≤ 得分)

课程总评分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单元测验,评分占比50%,章后的单元测验只有1次测试机会,请谨慎作答,各题型每题分值为:单选题2分、多选题3分、判断题2分、填空题2分。。

二是课程话题讨论,评分占比20%,每一讲在课堂交流区发布至少1个话题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交流区内(计分项)参与讨论,其他讨论区不计分。根据同学参与活跃度以及内容质量评分,获得满分需参与全部课程交流区的讨论话题并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回复。

三是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外作业,评分占比30%。

请同学每周按要求学习,按进度完整地观看每讲的在线课程视频(总时长620分钟,其中核心课程视频195分钟),并独立完成测试考核、参与话题讨论,不可期末突击集中学习,我们将根据系统后台的学习数据“,对未完整观看课程视频-“线上旷课”和集中学习情形予以扣分,线上测试、话题讨论和课程作业要求同学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的行为(查重率>25%),将以零分计。

课程大纲
导论:美育新识
课时目标:本章通过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对美学的界定以及席勒的“情感教育”理论,提出我们对美育的认识:美育即是感性教育。接着介绍王国维和蔡元培开创的中国传统“礼乐教化”、“诗教”和“乐教”相异的现代美育之路。最后从当代美学的角度理解“艺术之死”、“美育转向”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
1.1.审美教育溯源;
1.2.美育先驱;
1.3.审美教育的感性品质;
1.4.日常生活审美化;
直播回放:让我们一起谈谈生活中的美
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上)
课时目标:本章从美术的本质出发解读审美体验,梳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在表现与再现中感受不同的审美趣味。重点学习任务:掌握中国古典“意境”的美学特征,以及西方古典优美与崇高的美学特征;
2.1.再现与表现;
2.2.优美、崇高与荒诞。
直播回放:小便器可以是艺术品吗?
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下)
课时目标:本章从美术的本质出发解读审美体验,然后梳理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最后,总结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与交融。重点学习任务:掌握中西方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掌握中西方艺术的差异与交融。
3.1.意境;
3.2.中西方艺术;
诗歌之美:情感的家园
课时目标:本章从意象创造、情感律动两个方面提出了诗歌的本质,试图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并试图解释当代语境下诗歌与诗人的存在价值。重点学习任务:掌握和探讨诗歌的审美形式、精神价值以及对于现代人的意义。
4.1.抒情表意;
4.2.意象;
4.3.音韵节奏;
4.4.“语言的语言”;
直播回放:诗离我们有多远
戏剧之美:读白与对话
课时目标:本章从戏剧的源头出发,梳理了戏剧发展的脉络。然后从戏剧的艺术表现本质上阐述了虚拟性、时空性、戏剧场等概念。最后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体验当代戏剧作品。重点学习任务:掌握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掌握戏剧之美的内在规定与独特效应;掌握剧场空间与戏剧表演的独特魅力;掌握戏剧与社会生活的多重关联。
5.1.剧场之美;
5.2.表演之美;
5.3.动作之美;
5.4.仪式之美;
人生之美:意义的追寻
课时目标:本章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和自我。首先从“向死而生”的命题中解读存在的价值。然后结合人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理解人类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的社会意义。最后回到当下,如何在物欲中寻求真我。重点学习任务:通过讲述不同人的故事,思考人生本质与意义;正确地面对“死亡终极”命题;把握志业与职业的关系,找寻生命的价值尺度。
6.1.向死而生——人生之美的前提;
6.2.志业——人生之美的实现路径;
6.3.有趣——人生之美的光晕;
6.4.初心——人生之美的归宿;
直播回放:审美人生-少年,你和世界好好聊聊
小城之美:潮州之美
课时目标:重点学习任务:抓住潮州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的美好,突出生活化、日常化特点,彰显小城慢生活中自成体系、荣辱不惊的美学态度。
直播回放:“小巷深处、平常人家”—潮州小城之美探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美育十五讲》(曾繁仁著)

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常见问题

有推荐教材吗?

有,苏宏元 孙珉 周可:《大学美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04

华南理工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苏宏元

苏宏元

教授

孙珉

孙珉

副教授

周可

周可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