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既立足《文心雕龙》原文和本义的阐发,又着眼百年“龙学”的历史发展,在对《文心雕龙》及其作者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原道》《征圣》《宗经》《辨骚》《明诗》《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物色》《知音》《序志》等14篇。在疏通文义的同时注重文论、文学和文化思想的阐发,并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研究情况,以图引领青年学子体会中华文论的魅力,并望登堂入室,传承“龙学”之薪火。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并正确看待《文心雕龙》一书,掌握学习《文心》具体篇目的恰当方法,培养学生对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龙学”背景及书目
第二节 刘勰其人
第三节 《序志》篇
测试一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第一节 《原道》篇
第二节 《征圣》篇
第三节 《宗经》篇
第四节 《辨骚》篇
第二章作业
第三章 论文叙笔(文体论)
第一节 《明诗》篇
第三章作业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第一节 《神思》篇
第二节 《体性》篇
第三节 《风骨》篇
第四节 《通变》篇
第五节 《定势》篇
第六节 《情采》篇
创作论的总纲问题
第四章作业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第一节 《物色》篇
第二节 《知音》篇
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理论思考能力,对中国古代文论和批评史具有一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优秀证书成绩要求得分≥80分
合格证书成绩要求60≤得分<80分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戚良德:《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