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那么,金融是什么,金融干什么……《金融学》课程将助学员了解金融、运用金融,具有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那么,金融是什么,金融干什么……《金融学》课程将助学员了解金融、运用金融,具有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金融价值所在;有助力于自己排除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误区,拓展知识,提升理财能力,更好地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2、课程内容简介
《金融学》课程是金融理论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开放经济为环境,从剖析货币作为金融的本源性要素开始,进而依据货币资金“动”的客观存在,剖析信用、利率和汇率等金融范畴作为经济杠杆的本质功能,以及如何依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如何确定合理的货币供需量,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机制问题,以实现货币均衡的既定目标。最终归宿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创新力和加强金融监管上来,以确保金融安全目标的实现。
3、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金融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适用于各专业学生,以及对金融领域的问题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率、汇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基本概念、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理解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
4、课程特色和亮点
教学内容上,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本着强化基础、突出实用、反映前沿的原则,以核心知识点为基础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开发了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等多样化配套教学资源。课程知识结构层次清晰,内在逻辑性强,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主要是借助学员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观看教学视频、查阅教学资源、参与讨论、完成作业测试和考试等方式,践行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解惑、同学讨论为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授课目标
1、了解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
2、建立金融分析的思维与逻辑。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理解金融的涵义,了解《金融学》课程内容框架。
货币——金融的基础性要素
课时目标:领会货币的定义和本质;理解货币的职能及其层次的划分。
2.1 货币“质”的规定性:货币是什么
2.2 货币的职能
2.3 形形色色的货币
2.4 货币“量”的规定性:什么是货币
2.5 单元测验
货币制度
课时目标:了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其类型的发展,懂得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特里芬难题;领会人民币国际化的缘由。
3.1 从银本位制到信用货币制度
3.2 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3.3 人民币国际化的缘起及进程
3.4 单元测验
信用、利息与利率
课时目标:理解现实中的信用关系;了解票据、股票和债券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衍生金融工具;懂得复利的计算与运用。
4.1 现实中的信用关系
4.2 票据
4.3 股票与债券
4.4 信用工具收益的衡量
4.5 初识衍生金融工具
4.6 神奇的复利
4.7单元测验
外汇与汇率
课时目标:理解外汇及汇率的涵义;知悉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理解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5.1 走出国门的货币价格
5.2 汇率的变动与决定
5.3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及其约束条件
5.4 单元测验
金融市场
课时目标:理解金融市场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6.1 认识金融市场
6.2 金融市场的功能
6.3 货币市场
6.4 资本市场
6.5 黄金市场
6.6 外汇市场
6.7 保险市场
6.8 单元测验
金融机构
课时目标:理解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了解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了解三大国际金融机构概况。
7.1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7.2 三大国际金融机构概况
7.3 单元测验
商业银行
课时目标: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与业务;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及其经营原则。
8.1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8.2 商业银行的业务
8.3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8.4 单元测验
中央银行
课时目标: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和主要业务,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领会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9.1 中央银行的产生
9.2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独立性
9.3 中央银行的职能
9.4 中央银行的业务
9.5 单元测验
货币需求
课时目标:理解货币需求是什么;熟悉经典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10.1 货币需求概述
10.2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0.3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0.4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10.5 单元测验
货币供给
课时目标:领会货币供给的概念;理解货币供给的相关运作机制。
11.1 货币供给的内涵
11.2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11.3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11.4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11.5 单元测验
货币均衡
课时目标:理解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理解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适应的原理,了解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途径。
12.1 货币均衡是什么
12.2 为什么要保持货币均衡
12.3 怎样保持货币均衡
12.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12.5 米德冲突及其解决
12.6 单元测验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课时目标: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成因与类型,掌握通货紧缩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实现货币均衡的重要意义和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13.1 什么是通货膨胀
13.2 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
13.3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与治理对策
13.4 什么是通货紧缩
13.5 通货紧缩的经济影响与治理措施
13.6 单元测验
货币政策调控
课时目标:掌握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作用机理。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领会货币政策的运用。
14.1 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14.2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
14.3 单元测验
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
课时目标:理解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理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路径。
15.1 金融为何脆弱
15.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猫鼠大战
15.3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教材
1、曹龙骐:《金融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蒋先玲:《货币金融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3、张文:《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21
参考书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黄达:《金融学(第4版)/货币银行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戴国强:《货币银行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李健:《金融学(精要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国内各高校国家精品课程配套版本的《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