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带你体验中华文化》是一门大学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文科实验室”情境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完全采用沉浸体验的方式开展学习,创立并实践了一种创新性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模式。开课两年来,该课程被同学们誉为“神仙课”“史上最棒的文化选修课”。
《带你体验中华文化》是一门大学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文科实验室”情境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完全采用沉浸体验的方式开展学习,创立并实践了一种创新性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模式。开课两年来,该课程被同学们誉为“神仙课”“史上最棒的文化选修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带你体验中华文化》是一门大学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文科实验室”情境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完全采用沉浸体验的方式开展学习,创立并实践了一种创新性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模式。注重在现代语境下,选择那些涵摄中国人生活日用、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知识点,挖掘它们在当今生活中的表征与变迁、内涵与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点”的动手体验,实现体验知识“链”的贯穿,从而达到对“面”的理解,引导同学们加强对每一个文化元素“形、神、意、用”等层面的理解。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教育的统一,实现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审美教育的统一,被同学们誉为“神仙课”“史上最棒的文化选修课”。
课程大纲
《带你体验中华文化》导读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阐释沉浸体验教育模式下文化教学的理论源泉,引导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有所理解,以便更好地在之后的课程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统一,实现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审美素养的提升。
仪式的威严与亲情
课时目标:通过感受华夏成人礼的全过程,了解仪式给人带来的神圣感,也感受仪式中亲情所寄予的厚望。
汉服与服饰文化
课时目标:通过体验穿着汉服,讲述中国汉服的特点,说明其特点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1.汉服深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
2.汉服各部分特点蕴含的文化内涵
3.中华服饰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融合
中式艺术生活(上)
课时目标:通过集成式体验中式艺术生活之古琴、插花、品茗与燃香,来感受中国古代文人雅生活。
中式艺术生活(下)
课时目标:体验中式艺术生活中的插花、品茗与燃香。
1.中式插花体验
2.功夫茶冲泡体验
3.篆香制作体验
中国传统乐器(上)
课时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中国传统乐器,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以及各类代表乐器及其文化内涵。
1.吹奏类乐器笛子
2.拉弦类乐器二胡
3. 弹拨类乐器古琴
4.打击类乐器鼓
中国传统乐器(下)
课时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古筝乐曲,学习演奏古筝乐曲。
1.欣赏不同风格的古筝曲目
2.了解古筝的特点
3.分解古筝结构,并学习基本技能:刮奏,颤音,基本指法与五声音阶
4.体验演奏古筝曲目
诗书画印——中国画
课时目标:了解中国画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其特点,并最终发展为世界艺术之林特别的一支。体验感受工笔画的画法。
诗书画印——中国篆刻艺术
课时目标:了解篆刻是如何形成其特征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的。体验学习篆刻一枚印章。
灵心慧指——剪纸
课时目标:了解中国剪纸的发展与应用,体验学习制作剪纸作品。
1.剪纸的发展与应用
2.剪双喜
3.剪福字
4.剪“四季如春”
灵心慧指——中国结
课时目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验学习制作中国结。
1.中国结的寓意与应用
2.双联结
3.吉祥结
4.凤尾结
5.盘长结
共同的民族记忆—— 端午节
课时目标:感受端午节的诸多习俗如包粽子、剪福禄、编五彩绳、刺五毒、喝雄黄酒、缝制香囊等,探讨端午节的源头及其文化内涵。
1.探讨端午节的来源
2.剪纸福禄
3.编五彩绳
4.缝制香囊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本课程评分项包含测验、作业、讨论与考试,分数占比分别为30%、30%、20%和20%。总分达到60分及以上为合格;总分达到8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
合格后可以申请证书,证书收费100元。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文化要略(第三版)》,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文化读本》,叶郎、朱良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读本》,苏叔阳,海豚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