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其理论来源包括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以及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等,包括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新闻传播实践的传播学研究、政治传播研究、媒介使用与效果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新闻教育传播研究、传播与危机公关研究、新媒体传播研究、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等多角度、多领域。传播学逐渐成为新闻学、广告、公共关系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其固有的批判性、互动性与开放性,成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学科。
大众传播学是传播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中的运行规律及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本课程对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案例进行专题讲授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学习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大众传播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把握复杂的大众传播活动背后的理论规律,并以之指导传播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第一周 传播学 · 传播
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第一讲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第二讲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学 · 传播
第二周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讲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讲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周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讲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讲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三讲 象征性社会互动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四周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讲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讲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周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讲 人内传播
第二讲 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周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一讲 群体传播
第二讲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第三讲 组织传播
第八周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一讲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二讲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九周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讲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第二讲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周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第一讲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讲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讲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
第四讲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第十一周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讲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第二讲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讲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传播效果研究
如果你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想在报纸、电视和广播上做广告,你会为它分别设计什么广告语?
第十二周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讲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讲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讲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第四讲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第五讲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变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第六讲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
第七周 大众传播
第一讲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二讲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讲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
你喜欢用表情包吗?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表情包会迅速流行开来?
本课程无特殊要求的先修课程,欢迎对传播学感兴趣的同学选修。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