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定位:一门设计实践领域的系统性方法论课程
本课程是设计实践领域一门系统的方法论课程,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设计爱好者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学生叩开设计大门的必修课。本门课程所涵盖的范畴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及其形式规律问题,是设计专业学生与设计爱好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设计素养。
(2)授课内容:涵括四大构成、六大版块、十二讲内容
课程的开设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们不仅了解形式美法则及应用方式,还需领悟抽象构成在实际设计中如何进行图形创造、色彩组合、形态构思和色光决择的基本方法。本课程包括十二讲内容,授课内容涵括设计构成方法导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的构成、课程答疑六大版块。
(3)教学目标:贯穿立德树人理念、提升设计实践能力
本课程深入贯穿“立德树人”理念,在专业课程内容授课过程中以“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的正确认知;二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设计创新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悟力、家国情怀。著名构成研究领域教育家朝仓直巳曾经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而学生们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显然正是实现上述要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教学方法:践行授课方式多元化、全方位、深度化
课程主要采用作品分析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丰富生动的作品赏析,使学生直接感触到设计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与创作过程,力争使学生对每一种设计构成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本课程通过不断抛出新问题与角色互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有所思才会有所学,有所学才会有所用。
《设计构成方法—不枯竭的创意从何而来》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本门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对抽象艺术形态、色彩、光影、材质树立正确的认知。
(2)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设计实践能力。
(3)教育成才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逻辑思维、家国情怀。
(1)“零基础”:学科背景和学历层次均不受限,无预备知识。
(2)“热爱族”:本课程面向所有热爱生活、喜欢思考、热衷于创意、对设计感兴趣的学生亦或社会人士。
(3)“跨学科”:可作为艺术学、设计系、广告学、营销学、传播学等学科专业的先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一、著作与教材:
[1]吴昉、张津辅、傅彬.构成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1-194.
[2]吴筱荣.构成艺术(第2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6:1-181.
[3]于国瑞.平面构成(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1-118.
[4]于国瑞.色彩构成(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1-137.
[5]徐时程.立体构成(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1-105.
[6]【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修订版)[M].林征、林华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87.
[7]【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修订版)[M].赵勋安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13.
[8]【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修订版)[M].林征、林华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85.
[9]【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光迹构成(修订版)[M].白文花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38.
[10]张杰、刘春雷.构成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1-238.
[11]易宇丹、张艺.立体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119.
[12]钟蜀珩.色彩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5:1-74.
[13]邵伟.平面构成[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1-79.
[14]刘刚田、朱丹君、张茜.设计构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1-191.
[15]程蓉洁、徐琼、陈金花.构成与设计(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1-121.
[16]【德】包豪斯档案馆、玛格达莱娜·德罗斯特.包豪斯:1919-1933[M].丁梦月、胡一可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7:1-256.
[17]【德】古德伦·韦格纳.不枯竭的创意从何而来[M].张小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29.
[18]【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第2版)[M].【澳】若斓达·昂、李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526.
[19]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第2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489.
[20]陈刚,沈虹,马澈,孙美玲.创意传播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1-213.
[21]郭宜章、孙宇萱、徐慧丽.立体构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1-112.
[22]俞爱芳、虞志红、茅慧慧、朱慧.立体构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1-126.
[23]毕丹、马晓丽、陈金花.光构成艺术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1-124.
二、期刊:
[1]陈刚.技术成为广告业的核心生产力[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3):43.
[2]祝帅.广告学与设计学—走向新的整合[J].装饰,2020(7):23-27.
[3]石晨旭.殊途同归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广告与平面设计[J].装饰,2020(7):31-35.
[4]宋玉玉.数字时代“生活者”概念的适恰性逻辑——兼论概念的混用与话语的纠缠[J].广告大观(理论版),2020(4):67-68.
[5]宋玉玉.生活者概念的发展嬗变与反思—从马克思的“生活者”思想到数字生活空间的“生活者”[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8(4):24-34.
[6]宋玉玉.是捍卫还是曲解—《数字麦克卢汉》一书引发的思考[J].中国图书评论,2018(12):63-73.
[7]袁玉斌.“鸟巢”的设计是人文、绿色、科技奥运的集中体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9):106-107.
[8]“鸟巢”用钢全部中国造钢结构占据建筑主流[J].钢结构,2008(5):68.
[9]陈俊珺.在康定斯基的画中,“聆听”色彩[N].解放日报,2021年5月12日的第12版.
三、视频:
[1]即兴28号
[2]点线面之歌
[3]为什么说掌握量子力学,你将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4]平面构成:材料与技法的尝试
[5]野外大自然鲜花生长过程,
[6]实拍小草生长全过程,感慨造物主如此这般神奇
[7]顶级潮牌爱马仕HERMES2020秋冬服装发布会全面展示最新流行趋势
[8]日本色彩构成满分作者作画全程
[9]在色彩与线条中寻找基准和永恒
[10]吹玻璃工艺,真的太神奇了
[11]那年2008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中国吊装人与世界强手肩并肩
[12]2008北京奥运会公益广告鸟巢篇
[13]现代激光艺术:日落之后
[14]激光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15]烟花拼出“70”点亮北京夜空
[16]电影《心灵奇旅》的创作灵感是什么呢
[17]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首先,衷心的感谢设计构成领域相关教材与著作,书中学者们的学术观点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得课程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感谢我的学生,他们是来自于山东大学2020级视觉传达专业的24位同学,同学们所创作的精美设计构成作品在我们的课程中得以呈现;感谢稻壳素材库以及网络上所提供的图片与视频(上文仅列出其中一部分),正是得益于图片与视频作者精美的作品在我们课程教学中的呈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以及设计构成专业知识;最后,感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所提供的优越教学条件,感谢海蕴光谷课程制作团队老师的辛勤付出!)
Q : 为什么要学《设计构成方法》?A :掌握设计创意思维与方法的有效途径,易见学习成果,参赛获奖或者找工作相对容易。
Q : 没有设计基础或者设计基础很弱可以进行本课程学习吗?A :可以。
Q : 《设计构成方法》学习难吗?A :不难,但需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