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个性使人成为主体而区别于动物,因为个性,才使人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需要,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对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个人品质做出评价;因为个性,才使人积极地去组织自己的行动,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能卓有成效地改造客观现实和个人的主观世界。
个性使人成为主体而区别于动物,因为个性,才使人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需要,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对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个人品质做出评价;因为个性,才使人积极地去组织自己的行动,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能卓有成效地改造客观现实和个人的主观世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极其复杂。
本课程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个性的结构、动力、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和探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和形成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主观作用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塑造健全的人格,正确认识人格障碍。本课程深入地介绍了特质学派、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学派对人格的不同理解,帮助同学们深入浅出,系统地掌握人格理论,同时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
总之, 人格与人生从人的整体上探讨其心理活动,能够系统并深入地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丰富内涵,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人格与人生》课程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2018-2019年度立项建设课程,2021年认定为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授课目标
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人格与人生的学习,和大家一起探索人格的特点,结构和发展,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心理学的三大力量: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认识各个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使同学们充分了解人格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研究的新成果,丰富大家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人格内涵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人格在各个领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管理中的知人善任,职业选择的因人而异等等。
课程大纲
总论
课时目标:初步探究人格与个性的关系,熟练掌握个性的内涵;学习个性结构划分的基本原则,正确区分广义和狭义的个性结构;分析个性的特性,对个体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史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中所具有的意义,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提供帮助。
1.1 个性与人格——个性的概念及其结构
1.2 个性与人格——个性的特性
1.3 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个性倾向性
课时目标:初步掌握需要和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学习相关理论;尝试分析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以及探讨交往动机与忧郁和恐惧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挫折,提高抗挫能力;找到兴趣与爱好的区别;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
2.1 需要的概述和勒温的需要理论
2.2 动机的概述及成就动机
2.3 交往动机、动机理论及挫折
2.4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气质
课时目标:通过气质的概念,了解其产生的生理机制,从而正确看待个体气质;分析气质类型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在实践生活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所具有的独特行为表现,从而做到在教育领域中的因材施教,在管理中的因人而异等;学习气质理论,掌握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性格
课时目标:探究性格的内涵、特点以及形成的生理基础,对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按照不同标准对性格进行划分; 学习性格的类型理论和特质理论;掌握两种理论之间的区别。
4.1 性格的概述、特点及生理基础
4.2 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4.3 性格的类型理论
4.4 性格的特质理论
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的性格理论
课时目标:理解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不同之处;学习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人格结构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探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学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划分,了解荣格对四大原型的论述,以及其个性发展的理论;掌握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体系中关于个性结构的划分以及他所提出的个性发展的八阶段论。
5.1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
5.2 精神分析学派:阿德勒的性格理论
5.3 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性格理论
5.4 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的性格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论和社会认知论的性格理论
课时目标:学习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的性格理论;通过实验,正确区分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掌握强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强化对个性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所起到的作用;探讨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四大基础的理解,以及个体面对不同类型冲突时所做出的选择;学习班杜拉社会认知论的核心——观察学习,和他对自我效能的理解。
6.1 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的性格理论(一)
6.2 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的性格理论(二)
6.3 行为主义学派:多拉德和米勒的性格理论
6.4 行为主义学派: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人本主义的性格理论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心理学中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相关理论,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学会用此理论解释人的需要,了解自我实现者的优、缺点;理解罗杰斯关于自我的看法以及机能健全的人所具有的特征。
7.1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的性格理论
7.2 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的性格理论
能力
课时目标:熟练掌握能力和智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了解能力在类型上、发展水平上以及表现早晚上的差异,学习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8.1 能力和智力的概念
8.2 智力的相关理论
8.3 能力的个别差异(类型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8.4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和环境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需掌握《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的基础知识,有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认识、以及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这样有利于理解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实验及相关理论的由来。
参考资料
[1] 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高玉祥著,《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叶奕乾等著,《普通心理学》(第4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 叶奕乾,孔克勤著,《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 陈仲庚,张雨新编著,《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常见问题
Q : 本课程中师生如何交流?是否有课程QQ群?
A : 欢迎大家在答疑区中提出疑问,课程团队的老师会认真对待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回复。讨论区中的问题,老师也会给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课程不另外建立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