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汽车理论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11月11日 ~ 2019年12月16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9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spContent=主要学习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的概念、建模、评价、计算方法和试验手段,以及提高这些性能的方法,为学习车辆相关的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进行汽车设计、性能改进和试验等创造条件。
主要学习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的概念、建模、评价、计算方法和试验手段,以及提高这些性能的方法,为学习车辆相关的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进行汽车设计、性能改进和试验等创造条件。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只有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我国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只有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形成世界一流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原创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可以预见,中国汽车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同学们只有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并且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汽车理论是一门汽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课。同学们将来要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设计制造领域成为高端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把这门课学好。我们知道,只有各方面性能好的汽车才能得到顾客的青睐。如果能在汽车产品的开发初期就对所设计的汽车的性能作出预测与评价,然后进行性能优化,用低成本开发高质量的汽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那么,一辆好的汽车需要在哪些方面具备好的性能?如何才能提高这些性能?汽车理论课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汽车理论课主要学习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汽车性能的概念、建模、评价和计算方法,以及提高这些性能的方法。其中,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是与汽车行驶安全相关的重要内容,在满足动力性的前提下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也非常重要。大批量生产使得汽车对成本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的成本。只有对汽车性能、质量、成本等方面不断追求进步和不断创新,才能设计制造出高性价比,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


       本课程是针对车辆工程或者机械工程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开设的,32学时2学分。课程设计的时候针对学生具有比较好的理论力学的基础,而不一定要先修发动机原理和汽车构造等方面的车辆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汽车几大性能的基本概念,通过掌握车辆纵向、侧向、垂向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轮胎力产生的基础,来学习汽车性能的概念、建模、评价和计算方法。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建模、评价、以及计算方法,并掌握提高这些性能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在汽车设计、汽车控制、性能改进和试验等方面的学习,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研究打下基础。


成绩 要求

学习视频,根据平时作业完成质量,参加讨论发言质量,小测验分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40%。


参加结业考试,考试成绩占比60%。


总成绩90-100分,可获得优秀证书;总成绩60-89分,可获得合格证书。


课程大纲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理论绪论
1.2 汽车的动力性和评价指标
1.3 汽车的驱动力
1.4 汽车的行驶阻力
1.5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6 汽车的附着条件,轮胎与地面的法向、切向反作用力
1.7 汽车的附着率
1.8 电动汽车的动力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和计算
2.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2.3 电动汽车概述
2.4 电动汽车的经济性
汽车的制动性
3.1 汽车制动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3.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滑动率
3.3 制动力系数、轮胎附着系数的影响因素
3.4 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5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6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
3.7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
3.8 制动防抱死系统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4.1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4.2 轮胎的侧偏现象
4.3 侧偏特性的影响因素
4.4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稳态响应1
4.5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稳态响应2
4.6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汽车的平顺性
5.1 汽车平顺性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
5.2 汽车振动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汽车的通过性
6.1 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理论力学和高等数学等基础知识,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

参考资料
  1. 余志生主编, 汽车理论(第六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9月.

  2. (美)Thomas D.Gillespie  著. 车辆动力学基础. 赵六奇,金达锋,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3.  吴光强 主编.汽车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2月.

  4.  喻凡,林逸 编著.汽车系统动力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

  5.  (日)Masato Abe著, 车辆操纵动力学,喻凡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6. Rajamani R. Vehicle Dynamics and Control . Springer, 2012


东南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王金湘

王金湘

教授

殷国栋

殷国栋

教授

张宁

张宁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