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门面向语言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研究方法入门课程。12周的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清晰地介绍语言研究特别是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涉及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定性研究基础、定量研究基础、不同类型的实验研究(如行为、脑电、眼动、核磁等)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方向、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教学设计深入浅出。课程能够为所有对运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进行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初学者提供有效指导,也能够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进行的科学研究提供实用的、方法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的廖巧云教授、蒋晓鸣教授、谭滢滢博士、刘思颖博士和张文硕博士主讲;所有教师均具有丰富的语言研究和语言跨学科研究经验,均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诸多论文。本课程还将邀请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跨学科研究的本硕博学生担任助教团队。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门面向语言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研究方法入门课程。12周的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清晰地介绍语言研究特别是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涉及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定性研究基础、定量研究基础、不同类型的实验研究(如行为、脑电、眼动、核磁等)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方向、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教学设计深入浅出。课程能够为所有对运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进行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初学者提供有效指导,也能够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进行的科学研究提供实用的、方法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的廖巧云教授、蒋晓鸣教授、谭滢滢博士、刘思颖博士和张文硕博士主讲;所有教师均具有丰富的语言研究和语言跨学科研究经验,均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诸多论文。本课程还将邀请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跨学科研究的本硕博学生担任助教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门面向语言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研究方法入门课程。12周的课程设计,力求全面清晰地介绍语言研究特别是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涉及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定性研究基础、定量研究基础、不同类型的实验研究(如行为、脑电、眼动、核磁等)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方向、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初步运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进行语言研究。
课程大纲
定性研究(I):科学研究概览
1.1科学研究的定义
1.2科学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
1.3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1.4 研究的基本步骤
1.5 科学研究方法的定义及不同层次
定性研究(II):定性研究的基本内涵
2.1定性研究的界定
2.2定性研究的分类
2.3 定性研究的构成要素
2.4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关系
定性研究(III):语言定性研究的基本内涵
3.1语言定性研究的基本内涵(语言、语言使用、语言研究)
3.2语言定性研究的分类
3.3语言定性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
定性研究(IV):语言跨学科研究
4.1科学的三大领域
4.2语言研究的跨学科性
4.3语言跨学科研究的内涵
4.4 语言跨学科研究的类型
4.5 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的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I):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
5.1 数据类型和抽样方法
5.2 信度和效度
5.3 标准化和z分数
5.4 虚无假设
5.5 显著性检验和统计误差
定量研究(II):定量研究的统计方法
6.1 t-检验
6.2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6.3 重复测量ANOVA
6.4 相关和回归
定量研究(III):语言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
7.1 如何进行定量研究
7.2 变量
7.3 定量研究设计
定量研究(IV):定量研究的实验设计
8.1 定量研究设计
8.2 抵消平衡法
8.3 变量间关系
行为实验(I):启动效应的基本概念
9.1 启动范式和基本原理
9.2 启动范式在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9.3 启动实验设计
行为实验(II):结构启动
10.1 结构启动的实验材料和数据
10.2 结构启动的数据分析
10.3 启动研究的优缺点
神经心理学研究(I):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11.1 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11.2 传统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优缺点
11.3 双分离现象
神经心理学研究(II):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12.1 建立病人样本库
12.2 神经心理学实验设计
12.3 神经心理学数据收集和分析
12.4 行为数据和脑成像数据的结合
眼动实验研究方法(I):眼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3.1眼动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眼动追踪技术的实际应用
13.3眼动实验的设置
眼动实验研究方法(II):眼动追踪常用研究范式
14.1视觉情境范式
14.2注视变化范式
14.3眼动范式在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眼动实验研究方法(IV):眼动数据指标
16.1眼动指标的分类
16.2眼动指标的选择
16.3眼动数据的分析和呈现
语言的脑电实验研究方法(I)-- 脑电图
17.1脑电信号来源
17.2脑电信号探测
17.3头皮脑电的电极分布
17.4嘈杂的头皮脑电
17.5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语言的脑电实验研究方法(II)-- 事件相关电位
18.1脑电反应与认知
18.2语音相关ERP
18.3语义相关ERP
18.4语法相关ERP
语言的脑电实验研究方法(III)-- 神经震荡
19.1神经震荡与时频分析
19.2为何需要时频分析
19.3语义 vs. 世界知识
19.4语义和句法整合
语言的脑电实验研究方法(IV)-- 脑电与眼动同步记录
20.1脑电与眼动同步
20.2可预期性的N400效应
20.3阅读中回扫的作用
语言的核磁实验研究方法(I):功能核磁成像基本原理及实验设计
21.1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21.2 功能核磁实验操作和刺激呈现
21.3 功能核磁实验设计
语言的核磁实验研究方法(II):功能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22.1 核磁数据的预处理
22.2 核磁数据的统计分析
语言的核磁实验研究方法(III):语言加工相关的神经网络
23.1 言语感知
23.2 词素和字形加工
23.3 语音通达
23.4 语义存储及提取
23.5 句子加工
23.6 执行控制相关脑区
语言的核磁实验研究方法(IV):功能核磁语言研究相关任务及脑区
24.1 被动收听词汇或句子任务
24.2 词汇或句子阅读任务
24.3 词汇产生任务
24.4 语义判断任务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常见问题
学习方式建议:
1、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课程视频的基础上,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主要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每个课程视频配有3-5道课后练习题,包含一定拓展内容。
3、参与交流讨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大家在讨论区留言,老师会不定时回复;同时我们也鼓励同学们相互解答,互学互促。
4、线下实操练习:参与科研论文写作训练,参与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实操训练。
5、期末评分标准:课程作业20%,讨论互动30%,期末考试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