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整合了儿童发展、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源,旨在提高学习者综合理论素养和家庭与社区教育实践指导经验,通过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习者对影响幼儿发展的家庭与社区环境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理解自己的发展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2、培养学习者的沟通能力,以及与家庭、社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他们对家庭、社区教育的指导能力。
3、培养学习者对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理解、解决由家庭教育问题带来的幼儿发展与教育问题的能力。
整合学前儿童发展及学前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资源,旨在提高学习者综合理论素养和理解家庭、与家庭及社区合作的能力,以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一章 导论 | 1.1 导论 1.2 本章阅读 |
第二章 家庭和父母的角色(家庭与社区教育) | 2.1 家庭及家庭功能 2.2 家庭功能执行情况 2.3 家庭的发展任务 2.4 家庭类型 2.5 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6 父亲角色 2.7 母亲角色 2.8 父母角色的满意度 2.9 专题:产后抑郁症 2.10 祖父母角色 2.11 手足关系 2.12 本章阅读书目 2.13 第二章节测验 |
第三章 父母的养育行为 | 3.1 鲍姆林德关于父母教养行为的研究 3.2 父母养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3.3 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互动模式:新婚阶段 3.4 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互动模式:初为人父母阶段(出生及学前) 3.5 专题: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3.6 家庭不同发展阶段的互动模式:家有学龄儿童阶段(小学和青春期) 3.7 专题:增加养育中的快乐(为人父母) 3.8 本章阅读 3.9 第三章章节测试 |
第四章 养育行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训练模式 | 4.1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系统理论 4.2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行为主义 4.3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 认知理论 4.4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4.5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精神分析:埃里克森 4.6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精神分析:依恋理论(依恋的概述) 4.7 依恋的影响因素 4.8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精神分析 依恋理论(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 4.9 养育行为相关理论:精神分析 依恋理论(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4.10 父母训练:父母效能训练 4.11 父母训练:行为改变技术 4.12 父母训练:沟通分析法 4.13 父母训练:STEP 4.14 专题: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4.15 本章阅读 4.16 第四章章节测验 |
第五章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 5.1 健康家庭互动(有效家庭)的特点 5.2 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婚姻关系 5.3 夫妻关系中有效的沟通技巧 5.4 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手足关系 5.5 识别和处理消极情绪(为人父母) 5.6 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基本原则 5.7 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方法 5.8 专题:亲子沟通训练1:积极倾听 5.9 专题:亲子沟通训练2:自我表达(我信息) 5.10 沟通技巧的具体表现 5.11 接纳孩子的气质特征 5.12 害羞儿童的家庭支持 5.13 本章阅读 5.14 第五章章节测验 |
第六章 管理和塑造儿童的行为 | 6.1 行为的习得 6.2 促进成长的行为管理 6.3 有效行为管理的方法(有效的限制、强化规则) 6.4 年幼儿童的行为管理 6.5 年长儿童的行为管理 6.6 专题:教孩子做出明智的选择 6.7 本章阅读 6.8 第六章章节测验 |
第七章 支持儿童自我的发展 | 7.1 发展儿童自主性和主动性 7.2 支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7.3 促进儿童自我的发展 7.4 自尊及其发展 7.5 父母的教养实践与儿童的自尊 7.6 支持儿童自尊的发展 7.7 专题: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尊 7.8 儿童的性别差异 7.9 性别认同——我说男孩还是女孩?我将来会是个男孩吗? 7.10 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7.11 性别角色的获得——天生就是男孩 7.12 促进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策略 7.13 专题:对儿童的性保护教育慧敏 7.14 本章阅读 7.15 第七章章节测验 |
第八章 发展儿童的成就动机 | 8.1 成就动机概述——我们为什么会努力? 8.2 与成就动机相关的品质:勤奋感、自我效能感 8.3 教养方式对儿童成就动机影响(相关研究) 8.4 父母期望对儿童成就动机的影响 8.5 践行积极的教养行为 8.6 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积极归因 8.7 支持成就动机的发展 8.8 怎样表扬孩子 8.9 积累成功的经验 8.10 专题:鼓励孩子追求成功 8.11 给家长体验儿童成长的机会 8.12 本章阅读 8.13 第八章章节测验 |
第九章 支持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 9.1 家庭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9.2 帮助幼儿应对消极情绪 9.3 如何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 9.4 专题:教孩子解决冲突(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类型) 9.5 教孩子解决问题(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 9.6 培养儿童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 9.7 帮助儿童理解压力事件(理解幼儿可能面对的压力事件+与儿童交流压力事件) 9.8 与家庭一起帮助幼儿应对压力 9.9 支持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9.10 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9.11 专题:教孩子友谊的价值 9.12 专题:教孩子建立责任感 9.13 本章阅读 9.14 第九章章节测验 |
第十章 处境特殊的家庭 | 10.1 婚姻问题与儿童的适应 10.2 对有婚姻问题家庭中儿童和家长的支持 10.3 与身心障碍儿童的家长互动 10.4 专题:教孩子欣赏多样性 10.5 新生儿的家庭 10.6 当“二宝”来临时 10.7 对祖辈教养的支持 10.8 本章阅读 10.9 第十章章节测验 |
第十一章 家校关系:对家庭的支持——教师的视角 | 11.1 家长与教师的角色 11.2 支持家长参与家校合作 11.3 家长与学校最初的接触 11.4 处理分离焦虑 11.5 家长会 11.6 家访 11.7 家长开放日 11.8 本章阅读 11.9 第十一章章节测验 |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平时单元测验5%,为客观题;平时单元作业20%,为主观题,需要完成作业提交和完成规定的互评数量;随堂布置的课程讨论的表现15%;课程结束考试60%。60-80分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优秀。
电子版的课程结业证书免费。
纸质版认证证书证书收费:100元/人。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李燕、张惠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家庭教育学》,李燕,吴维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