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通过传授刑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能全面了解刑法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刑法规范的方法,理解犯罪的构成原理,熟悉我国各种刑罚制度,明确常见犯罪的成立条件和法定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刑事法治意识和解决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关注国家刑事立法的变化,关注最新司法解释的出台,了解刑事司法中新情况,能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刑法理论、知识,分析社会上出现的热点刑法问题或案件。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传授刑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刑法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刑法规范的方法,理解犯罪的构成原理,熟悉我国各种刑罚制度,明确常见犯罪的成立条件和法定刑,掌握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一罪与数罪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刑事法治意识和解决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刑法概说
1-1 刑法概说
1-2 刑法基本原则
1-3 刑法的效力范围
1-4 犯罪概念和特征
1-5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犯罪客体及犯罪客观方面
2-1 犯罪客体
2-2 犯罪客观方面(一)
2-3 犯罪客观方面(二)
2-4 犯罪客观方面(三)
2-5 犯罪客观方面(四)
第二章 “犯罪客体”测试
第二章 “犯罪客观方面”测试
第三章 犯罪主体
3-1 犯罪主体(一)
3-2 犯罪主体(二)
3-3 犯罪主体(三)
3-4 犯罪主体(四)
第三章 “犯罪主体”测试
第四章 犯罪主观方面
4-1 犯罪主观方面(一)
4-2 犯罪主观方面(二)
4-3 犯罪主观方面(三)
4-4 犯罪主观方面(四)
4-5 犯罪主观方面(五)
第四章 “犯罪主观方面”测试
第五章 正当行为/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5-1 正当行为(一)
5-2 正当行为(二)
5-3 正当行为(三)
5-4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一)
5-5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二)
5-6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三)
5-7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四)
第五章 “正当行为”及“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测试
第六章 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
6-1 共同犯罪(一)
6-2 共同犯罪(二)
6-3 共同犯罪(三)
6-4 一罪与数罪(一)
6-5 一罪与数罪(二)
6-6 一罪与数罪(三)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测试
第六章 ”共同犯罪“测试
第七章 刑罚/主刑
7-1 刑罚概说
7-2 刑罚的体系和主刑(一)
7-3 刑罚的体系和主刑(二)
7-4 刑罚的体系和主刑(三)
第七章 “刑罚的概说与种类”测试
第八章 附加刑/量刑原则和情节
8-1 附加刑(一)
8-2 附加刑(二)
8-3 量刑的原则和情节
第九章 累犯/自首/坦白与立功/数罪并罚
9-1 累犯
9-2 自首
9-3 坦白与立功
9-4 数罪并罚
第十章 缓刑/减刑/假释/追诉时效
10-1 缓刑
10-2 减刑
10-3 假释
10-4 追诉时效
考前测试(上)
考前测试(下)
案例分析练习题
要求学生全面学习指定教材内容,认真观看教师讲课视频,真正理解各章节的重点部分;及时关注国家刑事立法的变化,关注最新司法解释的出台,了解刑事司法中新情况,善于运用所学到的刑法理论、知识,分析社会上出现的热点刑法问题或案件。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刑法方面的著作、论文,在扩展自己知识领域的同时,掌握刑法学研究动态。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新的版本);
2、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最新的版本)
Q : 我国刑法在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补充。如果以后立法机关对现在刑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但我们的视频和教材没有及时作相应修改时,考试应当以哪些内容为准?
A : 如果立法发生变化,我们将尽量及时对讲授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补充。如果不能对视频进行及时调整修改,我们也会尽快在网站上发布通知,提醒大家注意法律的变化,根据新的立法理解、掌握相关法律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倘若在正式考试前确实未来得及调整时,学生无论按原有讲解内容回答问题,还是按新的立法变化回答问题,都算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