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 C.Bagley)认为,“科学给我们以事实,事实本身是很重要的;可是科学不能给我们以理想,亦不能教我们如何选择理想。理想的选择不是科学家的事,而是哲学家的事,所以,除教育科学外,应有教育哲学和它并行。”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相关专业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作为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理论性和基础性为学科特色。
本课程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有关哲学、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不仅力求全面深刻地反映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试图在整合和创新中彰显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尽可能将较深奥的教育哲学理论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引领同学们基于哲学反思的方法,对教育本体、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课程本质、课程分化、课程整合、有效教学、德育价值、知识伦理、制度伦理、学校与班级管理、学生生长、教师专业发展、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等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是教育之智慧,旨在启迪教育智慧、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服务教学实践、反映学术前沿、催生教学创新。
1. 全面系统地学习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初步掌握教育哲学的理论方法。
2. 初步养成对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理论兴趣,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锻炼和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教育研究的学术敏锐性,开拓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3. 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并初步形成独立的有说服力的见解。
4. 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思想和观念等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5. 通过学习和反思使同学们逐渐成长为具有哲学反思功底的理论研究者或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智慧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
第一章 教育哲学学理
1.1 教育哲学的性质
1.2 教育哲学的发展
1.3 教育哲学的对象
1.4 教育哲学的方法
1.5 教育哲学的任务
1.6 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
拓展资源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教育本质哲学
2.1 教育本质认识的历史审视
2.2 教育本质的本体存在与主体建构
2.3 教育本质的合理性建构和教育规律的变与不变
2.4 教育是主体间指导学习——教育本质新认识
2.5 主体间指导学习——教育本质的实践
拓展资源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教育价值哲学
3.1 什么是教育价值
3.2 教育价值的层次分类
3.3 教育的真善美利政文价值
3.4 教育的自由、民主、公平和幸福价值
3.5 人性论与教育价值的形成
拓展资源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一次单元作业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哲学
4.1 课程本质的反思和建构
4.2 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4.3 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意义和实现
4.4 教学方式及其意义
4.5 知识和能力相互促进的有效教学方式
4.6 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
拓展资源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德育哲学
5.1 德育的价值
5.2 德育的理想与目标
5.3 德育的内容与方式
5.4 知识伦理、制度伦理与德育
5.5 德育效果与评价
拓展资源
第五章 单元测验
第六章 学校与班级管理哲学
6.1 学校与班级管理的意义
6.2 对学校和班级管理研究的反思
6.3 学校与班级管理的本质和价值
6.4 学校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
拓展资源
第二次单元作业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教育主体哲学
7.1 学生观的变迁与当代选择
7.2 学生健康成长何以可能
7.3 教师职业形象反思
7.4 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实现
7.5 师生主体间性构建的方式
拓展资源
第七章 单元测验
感兴趣的均可学习。
[1] 郝文武等. 教育哲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 《教育哲学》编写组. 教育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 郝文武. 教育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 郝文武. 教育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郝文武. 教育哲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3] 郝文武, 郭祥超. 教育学的改造[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4] 郝文武. 教育学人讲演录.第一卷[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5] 郭祥超. 教师专业发展 : 身体哲学的视角[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6] 张旸. 教育需要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 孙正聿. 哲学通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8] 向世陵. 中国哲学智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9] 张志伟, 欧阳谦. 西方哲学智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0] 陈友松. 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11] 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12] 陆有铨.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3] 张楚廷. 教育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4] 王坤庆. 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 华中师大学出版社, 2006.
[15] 石中英. 教育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 周浩波. 教育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7] 冯建军等. 教育哲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18] 于伟. 教育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19] 欧阳教主编. 教育哲学[M]. 丽文文化公司. 1999.
[20] 彭正梅.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察[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1] 高伟. 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22] 刘铁芳.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3]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4] 沃夫冈·布雷钦卡. 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5] 丹尼尔·约翰·奥康纳. 教育哲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26] 奈尔·诺丁斯. 教育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7] 斯普林格. 脑中之轮:教育哲学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8] 杜普伊斯. 历史视野中的教育哲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9] 萨瓦特尔. 教育的价值[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 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2. 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3. 本课程学术观点并非定见,可以竞相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