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与传统的按照时间维度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相比,体现出“重基础、宽口径、深内涵、主研究”的教学思路,故而我们的课程在教学上采用 “进阶式教学模式”。整个课程分为三大教学板块,这三个教学板块循序渐进,形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文学文本学习阶段、古代文学史学习阶段、古代文学研究方法阶段。
1、古代文学文本学习阶段。主要针对大学中文学科低年级的学生,以讲解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文本为主,这既可与高中语文教学接轨,让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在作品研读中,逐渐掌握正确阅读、研习原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养成阅读古代文学经典原著的习惯,提升文本阅读能力,为下一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梳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古代文学史学习阶段。在前一阶段的教学基础上,学生已具备独立研读古代文学原著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中国文学史》教材自学的基础上,对文学史上重大的理论问题、文学现象、文学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在视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在线讨论、作业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入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又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古代文学学术研究的最近进展和前沿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比较容易实现古代文学教学中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重任务的完成,也为下一步文学史研究方法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古代文学研究方法阶段。在前两个教学阶段完成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之后,着力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既有传统用的作家研究法、作品及专书研究的方法,也有笺注、考证、年谱等传统研究方法的系统教学,也有西学,特别是新批评与古代文学研究的结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最终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古代文学教学以文学史知识识记、背诵为主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素养。
作为高等学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本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既有文学史史实的梳理,也有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拓展。最终实现学生能独立进行古典文学原始文献的阅读,进而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防疫期间在线教学内容,成绩计入学期课程总成绩。
第一章 古典诗词鉴赏视野和方法(文学作品学习阶段)
一、明背景
二、通训诂
三、解典故
四、谙格律
五、知考据
六、悟生活
第一章单元测验
第二章 《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的学习(文学作品学习阶段)
一、《论语》
二、《孟子》
第二章单元测验
第三章 《史记》及古代散文的阅读(文学作品学习阶段)
一、《史记》的创作主旨
二、《史记》的 结构
三、《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单元测验
第四章 由《聊斋志异》和《鬼趣图》题诗看明清神怪题材的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学习阶段)
一、罗聘《鬼趣图》及文人题诗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现实意义
三、别创“异史”的《聊斋志异》
第四章单元测验
第五章 古典戏剧抒情特质的解读——以《牡丹亭》为例(文学作品学习阶段)
一、 古典戏剧的抒情特质和明清时期“戏假情真”的理论
二、杜丽娘内心世界情感的展现和《牡丹亭》的主题
第五章单元测验
第六章 风骚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诗经》与《楚辞》)(文学史学习阶段)
一、《诗经》的现实主义
二、《诗经》中的现实精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三、《楚辞》的浪漫主义
四、屈原及其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六章单元测验
第七章 诗圣杜甫及其诗史之作(文学史学习阶段)
一、诗史说的提出与基本含义
二、诗圣杜甫及其诗史之作
三、作为“诗圣”的杜甫
第七章单元测验
第八章 苏轼词及其词风革新的文学史审视(文学史学习阶段)
一、苏轼的词
二、苏轼所引领的词学革新
三、苏轼的革新在文学史上产生的影响
第八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 佛教与中国文学(文学史学习阶段)
一、佛教对我国古典小说之影响举隅
二、佛教对我国古典诗歌之影响举隅
三、佛教因果说对中国文学之影响举隅
四、明末讽刺喜剧《一文钱》
第九章单元测验
第十章 文学史视野中《瀛奎律髓》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意义(文学史学习阶段)
一、 文学选本与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二、具有“箭垛式”意义的选本《瀛奎律髓》
第十章单元测验
第十一章 古代文学的“三态”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学习阶段)
一、文学形态
二、文学心态
三、文化生态
第十一章单元测验
第十二章 词体文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学习阶段)
一、词体文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十二章单元测验
第十三章 古代文学跨学科、跨文体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学习阶段)
一、漫谈跨学科研究
二、文体视角和跨文体视角
第十三章单元测验
第十四章 地域与家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学习阶段)
一、地域文化的个性与文学流派之形成
二、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景观
三、家族文学传统的传承
四、清代地域文化流派群体的极致——常州派
五、方志和谱牒文献的利用
第十四章单元测验
第十五章 西方研究批评与古代文学研究的融合、拓展(研究方法学习阶段)
一、新批评
二、叙事学
三、神话原型批评
四、接受理论
第十五章单元测验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4卷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