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介绍油气水特征、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现代油气成因的基本理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为了充分反映非常规油气聚集等石油地质学新进展本书拓展了储集层、圈闭、油气藏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完善了圈闭与油气藏的分类体系将 “常规油气” 聚集与 “非常规油气” 聚集纳入了统一的油气成藏理论体系。
课程适合高等学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及研究生学习,也可供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和测井)和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教学参考,还可供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
本课程以学校新工科建设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以培养出能引领社会发展的新型卓越工程师为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具备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和工程迁移能力。
能力目标:具备解决复杂油气地质综合分析与交叉融合研究能力;培养系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石油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精神。
(一)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本课程采用线上学习、平时作业、课堂问答、实验操作和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成绩核算办法
1、总成绩
| 课堂成绩(%) | 实践成绩(%) | 实验成绩(%) |
总成绩(100%) | 90 |
| 10 |
2、分项成绩
| 线上成绩(%) | 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 |
课堂成绩(100%) | 40 | 10 | 50 |
实践成绩(100%) |
|
|
|
实验成绩(100%) | 100 |
|
|
(三)成绩评定方式
1、平时:按课程规定执行,主要包括作业、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
2、线上成绩: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任务完成度、章节测试、期末测试成绩和讨论交流效果等评定。
3、期末:采用闭卷方式。
4、60以下为不及格,60-69为及格,70-79为中等,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
课程多媒体资料
课程知识拓展
第三节 油田水
第二节 天然气
第一节 石油
相关文献阅读
第一章测验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课程多媒体资料
第一节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第二节 干酪根的类型及演化
第三节 有机质热演化及生烃模式
第四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第五节 烃源岩评价
第二章 讨论
相关文献阅读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四节 特殊岩类储集层
课程多媒体资料
第一节 储集层概述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第五节 盖层
第三章 讨论
相关文献阅读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
相关文献阅读
第一节 油气初次运移
第二节 油气二次运移
第三节 油气运移研究方法
第四章 讨论
课程多媒体资料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相关文献阅读
课程多媒体资料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和度量
第二节 油气聚集原理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条件
第四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再形成
第五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五节 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
第一节 背斜油气藏
第二节 断层油气藏、裂缝油气藏、地层油气藏
第三节 岩性油气藏
第六章 讨论
课程多媒体资料
相关文献阅读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
课程多媒体资料
相关文献阅读
第一节 油气聚集单元
第二节 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
第三节 叠合盆地
第四节 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第八章 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方法
课程多媒体资料
油气勘探程序和任务
相关文献阅读
第九章 油气资源量
油气资源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课程多媒体资料
相关文献阅读
石油地质学综合训练
资料下载
3415001030 | 普通地质学 |
9715001030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9715002020 | 结晶学与矿物学II |
9715599040 | 普通岩石学(含晶体光学) |
9715598045 | 沉积岩与沉积相I |
9715007045 | 构造地质学I |
9715011020 | 地质认识实习 |
9715954030 | 构造综合实习 |
3415007025 | 油气地球化学 |
3410605030 | 渗流物理基础 |
(一)教材
李斌、廖明光.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2021.
蒋有录,查明主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16.
李斌,渠芳主编.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综合训练,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21.
(二)参考书
1、柳广第.石油地质学. 石油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9.
2、廖明光.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第一版.
3、翟光明.中国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王震亮主编.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6、李国玉.中国石油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