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Ⅰ-1)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3月01日 ~ 2024年05月3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8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材料科学是探究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和使役行为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将具有分析、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材料科学是探究材料结构、制备、性能和使役行为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将具有分析、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材料科学”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出现在大约20世纪50年代。材料科学一经出现,大大促进了材料学科的研究及发展,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教学领域及内容。现在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科技基础学科之一,是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是研究材料的结构(structure)、制备(processing)、性能(property)以及使役行为(performance)四者之间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其中最为重要的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知识,课程基本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晶体学基础、形变及强化基础、相图及相变基础。 

1. 晶体学基础

现代使用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大多数都是晶体,因此,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要熟悉晶体的特征及其描述方法。这不仅是学习本课程的先导,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如材料分析方法课程中的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等相关内容。实际晶体中,由于晶体形成条件、原子热运动及其它条件的影响,往往存在偏离了理想晶体结构的区域,即存在晶体缺陷。晶体缺陷不仅是晶体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材料形变和相变的重要概念。因此,应熟练掌握所介绍的晶体学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包括:

1 材料的晶体结构

2 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及表界面)

在“晶体学基础”中将介绍原子结构与结合键、晶体结构、合金相、晶体缺陷等基础知识,其中第2章中的位错内容是学习“形变及强化基础”的重要基础,需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

 

2. 形变及强化基础

形变是材料最基本的特性,只要是固体材料,在受力时都会产生变形。材料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其中塑性变形不仅是改变组织和性能的途径,也是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核心关键,位错是理解塑性变形的重要概念。材料变形后在温度作用下的回复和再结晶行为是其基本特性,也是许多工艺制定的依据。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是清晰认识塑性变形机理、材料强化方式和机理的基石,也是继续学习材料力学性能、材料成型制备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这部分紧密衔接“第2 晶体缺陷”,特别是其中的位错知识也是“形变及强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包括:

3 材料的变形

4 回复再结晶 

本部分接续“晶体学基础”中晶体缺陷的内容,进而介绍塑性变形机理、影响塑性变形的因素以及材料强化的主要方式及机理,在第4章中介绍了变形金属回复及再结晶的基本现象和相关机理。 

3. 相图、相变基础及固态相变

相图是用于描述给定材料系中材料的成分、温度(压力)与其组织状态之间关系的图形,依据相图,可以了解各种成分材料的凝固过程和凝固后的组织转变。研究相变过程,是制定材料加工工艺的重要依据。材料凝固的许多知识点是与相图交融在一起的,而扩散是固体材料中物质迁移的主要途径,是学习相变、特别是固态相变的基础。可以说,相图及相变是整个材料科学的核心,对认识材料精彩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部分包括:

5 二元相图

6 材料的凝固

7 材料的扩散

第8章 固态相变

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相图的基本知识、相图的热力学基础以及典型的几种二元相图,这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认识复杂相变过程的基础。由于工程材料大多由数种组元构成,因此,需要认识并掌握三元甚至多元相图的知识,这是分析更为复杂相图的基础。材料凝固一章中的许多知识点与二元相图是交融在一起的,扩散机理与晶体缺陷有紧密的关系,而固态相变是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贯通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材料类专业相关的晶体学、晶体缺陷、形变、材料强化、相图-相变、凝固、扩散、固态相变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具备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成绩 要求

1. 完成教师规定的课程内容学习。

2. 完成教师规定的课后测试及作业。

3. 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和线下成绩,其中线上成绩依托平台进行课程成绩计算,包括 :

线上:单元测试(10%)+讨论(10%)+视频、课件学习(20%)等。

线下:随堂测试及作业互评(10%),课后作业(50%)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支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思政元素切入点:联系材料是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标志,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可度,进行中华悠久历史文化和璀璨文明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坚定文化自信。知识点: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材料的分类、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关系。重点:材料科学四面体结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关系。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的关系。教学方法建议:讨论式、启发式。
绪论(2学时)
材料的结构
课时目标:支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思政元素切入点:讲解我国在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突破的实例。TiA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轻比重,由于其脆性禁锢了其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我国科学家们通过刻苦钻研,采用掺Nb的方法,实现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强韧性,从而实现其在神舟号飞船上的应用。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科研强国的意识。跨学科知识点:晶体的对称性、晶面间距的计算。
1、晶体学基础(3学时)
知识点:空间点阵和晶胞、晶族与晶系、晶体定向、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重点:空间点阵、晶胞、七大晶系的点阵常数特征、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确定。
难点: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建议:互动式、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
2、常见的晶体结构(3学时)
知识点:密堆积原理、典型金属晶体结构、常见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
重点:晶体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常见的金属和离子化合物结构类型。
难点:球体紧密堆积原理、鲍林五规则。
教学方法建议: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
3、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3学时)
知识点:固溶体的分类、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固溶体的性质、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重点:固溶体的类型和各自特点。
难点:有序固溶体形成条件、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互动式。
4、硅酸盐结构和高分子材料结构(2学时)
知识点:硅酸盐结构类型和特征、高分子链结构、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重点:硅酸盐的晶体结构类型及特点。
难点:高分子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
5、非晶态固体结构及准晶体(1学时)
知识点:玻璃的概念、通性、结构、硅酸盐玻璃和金属玻璃、准晶体的结构模型、制备、性能与应用。
重点:玻璃的通性、玻璃的结构、准晶体的结构。
难点:玻璃的结构。
教学方法建议: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
晶体结构缺陷
课时目标:支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思政元素切入点:讲解我国晶体结构缺陷研究先驱——冯瑞院士在金属和氧化物晶体中缺陷的组态和起源上的研究对非线性光学晶体微结构化的贡献实例,培养学生对科研的钻研精神和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跨学科知识点:组态熵、玻尔兹曼常数、斯特令近似公式、虚功原理、位错应力场的推导。
1、点缺陷(2学时)
知识点:点缺陷的形成、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点缺陷的运动与作用、过饱和点缺陷。
重点:点缺陷的类型、点缺陷的平衡浓度公式、点缺陷的运动与作用。
难点:过饱和点缺陷的产生方式及表征。
教学方法建议: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
2、位错的结构(3学时)
知识点:位错的类型、柏氏矢量、晶体中位错的组态、位错密度。
重点:柏氏矢量的定义、位错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难点:柏氏矢量的意义、柏氏回路的作法。
教学方法建议:讨论式、互动式、对比式、启发式。
3、位错的应力场和运动 (3学时)
知识点:位错的应力场、弹性应变能、线张力、位错的滑移、位错的攀移。
重点:位错的受力、位错的滑移、位错的攀移。
难点:位错应力场的分布和推导。
教学方法建议:讨论式、对比式、启发式。
4、位错与晶体结构缺陷的交互作用,位错的增殖、塞积与交割(4学时)
知识点:位错间的交互作用、位错与点缺陷的交互作用、位错的增殖、位错的塞积、位错的交割。
重点:位错间的交互作用、位错的增殖机制。
难点:位错与点缺陷的作用、位错的交割。
教学方法建议: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
5、实际晶体中的位错(2学时)
知识点:全位错、不全位错、位错反应、扩展位错。
重点:单位位错、肖克莱不全位错、弗兰克不全位错、位错反应。
难点:不全位错的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案例式、启发式。
单元系相图及纯金属的凝固
课时目标:支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思政元素切入点:结合殷商时代的司母戊鼎和明代永乐大钟的铸造过程,拓宽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激发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坚定对祖国的文化自信,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学神心中营造劳动光荣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跨学科知识点:高等数学微积分,立体几何,热力学
1、单元系相变的热力学及相平衡(2学时)
知识点:相与相平衡的基本知识,单元系相图的表示方法、建立、特征及分析
重点:相律,单元系相图的表示和特征,有晶型转变的单元系相图。
难点:相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建议:讨论式、启发式。
2、纯金属的凝固(4学时)
知识点:纯金属结晶的原理及特点
重点:过冷现象,纯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形核的方式及条件,形核率及其影响因素,长大机制及形态。
难点: 液态金属结构,形核条件,长大机制
教学方法建议:可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对于公式推导,宜使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临界晶核形核功、形核半径的计算。
二元系相图及合金的凝固
课时目标:支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思政元素切入点:从相图指导材料制备中的配方设计、制备工艺选择、产品质量分析和新材料研发等几方面,结合祖国七十年来发展历程,介绍我国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跨学科知识点:化学势、扩散、固溶度、界面、结晶、热力学、微积分。
1、二元相图的表示及热力学解释(1学时)
知识点:二元相图的表示、建立和热力学解释。
重点: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杠杆定律,吉布斯自由能曲线与相图。
难点:杠杆定律。
教学方法建议:启发式、探讨式。
2、二元相图分析(4学时)
知识点:二元相图的特征和分析。
重点:二元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的分析、结晶过程和相组成计算,共晶组织及其相对含量计算。
难点:二次杠杆定律的应用和共晶组织的相对含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启发式、讨论式、讲授式。
3、铁碳相图(4学时)
知识点:铁碳相图的分析。
重点:铁碳相图中的关键点和线,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及其组织分析、计算。
难点:室温铁碳合金的组织构成和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案例式、讨论式。
4、固溶体合金的结晶(2学时)
知识点:固溶体合金的结晶原理及特点
重点: 非平衡结晶,铸件的偏析规律,成分过冷定义、形成条件及其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难点: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溶质原子再分布,成分过冷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公式推导,宜使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5、共晶合金的结晶(2学时)
知识点:共晶合金的结晶理论和非平衡结晶条件的特征
重点:共晶转变过程,形核、长大机制,共晶组织形貌,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转变,伪共晶。
难点:伪共晶区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共晶形貌,用多媒体图片和动画展示
6、铸锭组织的形成和控制与凝固技术(1学时)
知识点:铸锭三晶区及其控制,凝固技术
重点:三晶区的构成、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定向凝固和区域提纯的关键因素。
难点: 影响铸锭组织因素。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查阅文献,了解细化铸锭组织的先进方法,对于组织转变和凝固技术,应结合动画、视频和生产实习过程进行讲解。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物理化学》

参考资料




(一)教材:

1、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胡赓祥,蔡珣,戎咏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版),2010年11月

(二)参考书:

1、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赵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2、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机械工业出版社(2版),2003年7月

3、材料科学基础,胡庚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版),2000年11月

4、材料科学基础,余永宁,高等教育出版社(1版),2006年5月

 5、 W. D. Jr. Callist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7

6、Robert W. Cahn and Peter Haasen. Physical Metallurgy (Fourth Edition). North Holland. 1996 

 

建议同学能够多涉猎国内外相关教材,以进一步扩充视野,对材料科学基础有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西南石油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张进

张进

教授

张春梅

张春梅

副教授

李松霞

李松霞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