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主题:课程主要围绕“天人关系”,首先介绍了先民对日月星辰运转的认识,进而感悟其自身与天的关系,顺天命、应天时、承天恩,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对天塑造人文精神,形成人-天-人互动的交感模式进行剖析,论证文化的转换、升华的全环节过程。介绍先民对其所立足之地的时间、空间上的划分以及对其各类组成部分——山、海、土、石、洞、树的探索认识,掌握自然规律,上顺天时,下宜地利,融自然之胜与人文之蕴。
课程的价值:加深学习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份贡献。
课程的特色:本课程结合信息技术直观、高效的优势,将大量深奥的内容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学习者能更加深入掌握相关知识,课后讨论互动的形式,实现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习者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教育发挥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功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篇 说地
2.1 盘古大陆
2.2 中央之国
2.3 四方八极
2.4 万山朝宗
2.5 百川入海
2.6 磬石砥柱
2.7 五色土蕴
2.8 洞天福地
2.9 大木参天(上)
2.10 大木参天(下)
第二次作业
第一篇 谈天
1.1 天人合一
1.2 天圆地方
1.3 星汉流年
1.4 斗转星移
1.5 四象垂天
1.6 紫气东来
1.7 天日昭昭
1.8 月照九州
1.9 天道有常
1.10 历和阴阳
第一次作业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包括价值观念、制度、器物等。
2、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3、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了解
1.本课程采取百分制,单元测验占80分,期末考试占20分;
2.本课程没有免费证书,只有认证证书,认证证书需付费在线申请;
3.考核总分60分- -84分 可以申请合格认证证书,85分(含) 以上可以申请优秀认证证书。
《礼记·中庸》《易·说卦》《淮南子·天文训》《易·乾卦》《礼记·中庸》《易·说卦》《登封大酺歌四首》《荀子·大略》等,书目较多,未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