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课程。其目的是探索安全、高效的天然药物和先导化合物,扩大药用资源,发掘新的活性成分,为新药创制奠定基础。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由我国药学泰斗朱廷儒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创建,在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姚新生院士、陈英杰教授、李铣教授、徐绥绪教授、吴立军教授、裴月湖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建设,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水平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本课程,将带领学习者,系统的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深刻领会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发现和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课程。其目的是探索安全、高效的天然药物和先导化合物,扩大药用资源,发掘新的活性成分,为新药创制奠定基础。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由我国药学泰斗朱廷儒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创建,在我国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姚新生院士、陈英杰教授、李铣教授、徐绥绪教授、吴立军教授、裴月湖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建设,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水平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本课程,将带领学习者,系统的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深刻领会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发现和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从古时候神农尝百草,到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从天然来源的药物中寻找治病救人的活性成分,从古至今,一直是药物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药物发现和设计的三大来源之一,天然药物扮演者怎样重要的角色,学完这门课会有怎样的收获。现在,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科学研究的《天然药物化学》课堂。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课程。其目的是探索安全、高效的天然药物和先导化合物,扩大药用资源,发掘新的活性成分,为新药创制奠定基础。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内容设计体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广度,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方法,生物活性、和生合成途径等;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引入教学,从而和同学们一起夯实基础理论与方法,拓展学习深度与广度、揭示天然药物之本质。
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课程强调知识广度,将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为基础,为后续核心课程如《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奠定基础。
课程采用动画、视频、三维立体结构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全方位深入系统的介绍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向学习者讲解课程难点。利用可视化动态教学,使抽象、枯燥的基础理论变得生动、丰富,从而打破教学沉默,建立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课程重点。
成绩 要求
通过单元测验、考试、讨论等进行成绩评定,成绩比例如下:
1、单元测验占35%;
2、讨论占5%;
2、考试占60%,按百分制计。
60-80以下分为合格;80-100分为优秀。
课程大纲
总论
课时目标:掌握:天然药物常用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各类吸附剂的特点;1H-NMR、 13C-NMR谱的特征及其解析方法。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范围和课程的学习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了解:ORD谱、CD谱的应用范围。难点:13C-NMR谱的解析方法。
1.1 绪论
1.2 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3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4 结构研究法
糖和苷
课时目标:掌握:苷键的裂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苷结构特征、分类和鉴别方法;糖苷的苷化位移规律。了解: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和鉴定程序。难点:单糖由Fischer式转化为Haworth式的规则及立体构型的判定。
2.1 单糖的立体化学
2.2 糖和苷的分类
2.3 糖的化学性质
2.4 苷键的裂解
2.5 糖的核磁共振性质
2.6 糖链的结构测定
2.7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苯丙素类
课时目标: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1H-NMR特征。熟悉:香豆素结构鉴定方法。了解:木脂素的结构分类。
3.1 苯丙酸类
3.2 香豆素类
3.3 木脂素
醌类化合物
课时目标:掌握:醌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影响酸性大小的规律和鉴别方法;蒽醌类化合物的氢谱和红外光谱的谱学特征。熟悉:梯度pH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4.1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4.2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3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4.4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4.5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
课时目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类、酸性判别、鉴别反应、紫外光谱和1H-MNR、13C-NMR。熟悉:酚酸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谱学特征。难点:A、B环有含氧取代官能团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和MS谱学规律。
5.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5.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5.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5.4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5.5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萜类和挥发油
课时目标: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异戊二烯规则和环烯醚萜骨架特征;挥发油的组成。熟悉: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了解:常见的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6.1 概述
6.2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化合物
6.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6.4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6.5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6.6 挥发油
三萜及其苷类
课时目标:掌握: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的结构特征和分类。熟悉: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了解:三萜皂苷化合物MS和NMR谱的特征。
7.1 概述
7.2 四环三萜
7.3 五环三萜
7.4 理化性质
7.5 提取分离
7.6 结构测定
甾体及其苷类
课时目标:掌握:甾体及其苷类的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据。熟悉:甾体皂苷化合物的波谱特征,甾体皂苷和强心苷的鉴别方法。了解:C21甾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分类。难点:甾体皂苷的谱学特征及鉴定依据。
8.1 概述
8.2 强心苷类
8.3 甾体及其苷类
8.4 甾体皂苷
8.5 其他甾体化合物
生物碱
课时目标:掌握:生物碱碱性大小影响因素;生物碱的鉴别方法和离子交换色谱原理。熟悉:生物碱结构分类特征。了解:生物碱的结构鉴定方法。难点: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因素的比较。
9.1 概述
9.2 生物碱的生源及分类
9.3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9.4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9.5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