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建设背景
慕课教学作为以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是在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大学教育的一种深刻性变革,对学校教育走向未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质是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对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和利用。就国内来说,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不但能够让跨越时空的交流互动与深度合作成为可能,而且有助于解决因师资和课程资源不足导致的区域和校际差距,能够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范围和社会价值。
虽然慕课对我国来说是舶来品,但在我国落地、扎根、生长较快。2013年国内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同时迎来了中国的“慕课元年”。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0000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到2014年达到了650000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目前,清华大学带动62所高校进行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牵头,成立了C20慕课联盟(高中)、C20慕课联盟(初中)、C20慕课联盟(小学)。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国内C9高校联盟共同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爱课程建设“中国大学MOOC”平台。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在仲小敏教授的带领下,在2015年建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2016年建成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SPOC课程,并于2017年在“爱课程”教师教育中心开设两期课程;2018年4月6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成为慕课课程,首期慕课开课约有3100余人参与学习,各方反映良好。2018年9月10日即将开始第二期慕课课程。
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课程的优势
(1)内容设计紧扣核心素养。《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是目前国内首门有关地理教学设计的大学MOOC课程,内容设计理念紧跟学科前沿、紧扣核心素养,并出版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配套教材,辅助理解教学内容。
(2)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有众多在学习共同体下深度研磨的优秀课例,还有沙龙、讲座、情景剧、卡通故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
(3)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新教师和准教师(有志成为中学地理教师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用于初高中地理教师以及对学科教学设计有兴趣的学习者,可作为地理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也可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
(4)教学服务团队梯队建设完备。既有课程主讲教师也有地理教育在校研究生,也有一线中学知名教师及参与课程建设的优秀毕业生,“老中青”相结合,可随时在线上为学习者答疑解惑。
(5)课程制作团队技术一流。课程的录制与整体风格设计依托国内一流视频课程制作公司,在视频画面、主讲教师服饰、课件方面设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风格,整个课程从内容到形式浑然一体。
(6)线上线下结合,课程运行机制成熟。目前课程以SPOC形式(面向校内)运行2期、MOOC形式(全网开放)运行1期,面向本校学生开放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效保证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课程的考察方式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除了设计了在线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外,在考核方式上设计了多元在线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保证课程学习的完整性,关注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其中,考核内容形式及分值比重如下:
1.单元测验(24%):共8课,每个单元设置10-20道客观题,每道题1分。
2.单元作业(30%):包括“评价教学目标设计”与“评价教案设计”,分别位于第二课与第七课。作业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分,作业互评不少于6人次。互评完成情况的计分规则如下:
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50%,未达到互评最低人次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每个得分项去掉最低最高分取平均分。
3.在线讨论(10%):主要关注学习者间的交流情况,分享学习中的体会,交流实践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疑惑……回复内容“被赞”10次及以上即可获得满分。
4.期末考试(36%):独立完成一课时中学(初中/高中)地理教案,题目自拟。按规定时间和指定路径上传以供测评。学生互评的期末成绩,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
5.按时修习全部课程内容并完成所有课程要求,可获得修课证明。总分达到80分,为“优秀”;达到60分;为“良好”。
四、 课程成绩认定说明与证书事宜
根据学生成绩,可获得合格证书或优秀证书。按时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包括在线视频的学习、8周课的单元测验、课堂讨论、2次单元作业、在线期末考试且互评达到规定要求),课程的总评成绩在60分至80分为合格,可获得合格证书;在81分至100分为优秀,可获得优秀证书。
免费的电子证书不用单独申请。成绩达到课程考核分数标准,在认证证书申请日期结束后即可自动获得,在规定时间内可通过邮箱或登录课程查询。
认证证书需要在线申请。成绩达到课程考核分数标准且已申请了认证证书的同学,在收到电子版的认证证书后,还会收到印有证书编号和授课大学校徽、教师签名及课程查询二维码的精美纸质证书。认证证书印有“优秀”或“合格”字样。
第1周 第1课【行程规划】地理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话题1.1】地理教学设计“是什么”?
【话题1.2】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知多少?
【话题1.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基础
【话题1.4】地理教学设计“学什么”?
第2周 第2课 【确定方向】地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方法与设计的关键问题
【话题2.1】地理教学目标的含义与功能知多少?
【话题2.2】地理教学目标的编制程序如何?
【话题2.3】如何正确表述地理教学目标?
【话题2.4】地理教学目标如何细化?
【话题2.5】怎样设计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
【话题2.6】怎样设计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话题2.7】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个性化”
【话题2.8】地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第3周 【第3课】【核心任务】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话题3.1】以地理概念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话题3.2】以地理过程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话题3.3】以地理原理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话题3.4】以地理策略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话题3.5】基于课标的高中“某区域”教学内容的设计
【话题3.6】基于课标的初中“某国家”教学内容的设计
【话题3.7】地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升
【话题3.8】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动化”设计
第4周 【第4课】 【信息传递与搭建桥梁】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话题4.1】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话题4.2】基于教师的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话题4.3】基于学生的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话题4.4】地理探究教学方法内容适宜性知多少?
【话题4.5】地理教学媒体设计程序与基本要求
【话题4.6】地理教学媒体设计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话题4.7】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话题4.8】数字星球系统等新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5周 【第5课】【行动路径与参考路线】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与模式设计
【话题5.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导入的设计
【话题5.2】教学过程的连贯与完整——地理课堂承转与结尾的设计
【话题5.3】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地理课堂提问的设计
【话题5.4】教学内容的系统呈现——地理课堂板书的设计
【话题5.5】“个性化”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六环节”探究教学模式为例
【话题5.6】“生态课堂”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大港一中”为例
【话题5.7】“实事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四十三中”为例
【话题5.8】“全球化”观念下地理课堂的“教”与“学”——以“全球气候变化”和“产业转移”为例
第6周 【第6课】 【效果检验】地理课堂教学反馈的设计
【话题6.1】何谓地理课堂教学反馈?
【话题6.2】地理课堂教学反馈现状误区
【话题6.3】地理课堂教学反馈的策略
【话题6.4】地理课堂教学“体验式”反馈的设计
第7周 【第7课】 【蓝图呈现与特殊体验】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与说课
【话题7.1】什么是地理教案?
【话题7.2】地理学案的内容知多少?
【话题7.3】如何使用地理学案?——以“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为例
【话题7.4】何谓地理“教学案”?
【话题7.5】何谓地理“说课”?
【话题7.6.】地理说课的误区
【话题7.7】“地理说课”的技巧知多少?
【话题7.8】如何进行“地理说课”?——以“农业区位”为例
第8周 【第8课】 【诊断改进】地理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话题8.1】为什么要进行地理教学反思?
【话题8.2】个人视角的地理教学反思
【话题8.3】集体视角的地理教学反思
【话题8.4】“学习共同体”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1.中学地理教学基本理论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
修课同学必须按时完成所有任务,包括8周课的单元测验、课堂讨论、2次单元作业和在线期末考试以及互评。课程的总评成绩在60分至85分为合格,可获得合格证书;在85分至100分为优秀,可获得优秀证书。
主教材:仲小敏.《中学地理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
王民,仲小敏.《地理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辅助教材: 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科学出版社,2012.06。
其他参考资料:
1.仲小敏 宫作民等.《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论》.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4.12
2.关克勇.《中学地理要点考点导读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1
3.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
4.R.M.等著,王小明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5.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版(2006年第2次印刷)
6.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第4次印刷)
7.盛群力 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第5次印刷)
8.徐英俊.《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9
9.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
10.张学斌 朱琼瑶.《教学设计理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第2次印刷)
11.张学斌.《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12.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13.王鉴.《实践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9(第4次印刷)
14.宋乃庆等《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01
15.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高等教育出版,2004.12
16.常华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01
17.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18.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07
19.袁书琪.《地理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
20.林宪生.《地理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8
21.胡良民.《地理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03
2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23.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
24.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25.王民.《地理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6.仲小敏.《中国省市区地理——天津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27.刘微.《教学机制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8.【美】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 程可拉 孙雅玲 王旭卿译.《人是如何学习的 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扩展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29.戴维•H•乔纳森 主编,郑太年 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