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建设背景与历程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
慕课教学作为以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是在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大学教育的一种深刻性变革,对学校教育走向未来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能够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范围和社会价值。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在仲小敏教授的带领下,2015年建成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并在“爱课程”中心上线,2016年建成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并于2017年在“爱课程”教师教育中心开设两期SPOC课程;2018年4月6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成为MOOC——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目前已开课五期,参与学习人数分别为3373人、4159人、7077人、5793人和7875人,累计28277人参加学习。2020年9月21日即将开始第六期课程。
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课程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之旅从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论基础出发,经历教学主要环节的设计、教学实践交流、教学反思提升等“七站”内容。课中大量教学实例或课堂实录,可以为你进行教学预设与生成提供生动素材。
三、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目前国内第一门有关地理教学设计的大学MOOC课程。
(1)课程理念先进,紧扣核心素养,内容设跟学科前沿。
(2)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有众多在学习共同体下深度研磨的优秀课例,还有沙龙、讲座、情景剧、卡通故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
(3)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准教师”培养,作为地理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也适用于中地理教师以及对学科教学设计有兴趣的学习者,亦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修读的公共选修课程,或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
(4)课程制作团队技术一流。课程的录制与整体风格设计依托国内一流视频课程制作公司,在视频画面、主讲教师服饰、课件方面设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风格,形成浑然一体的整体画面。
(5)线上线下结合,课程运行机制成熟。有条件的学习可借助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有效保证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服务团队梯队建设完备。既有课程主讲教师也有地理教育在校研究生,同时还聘请了有一线中学知名教师及参与课程建设的优秀毕业生,“老中青”相结合,可随时在线上为学习者答疑解惑。
四、“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课程的考核方式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慕课在考核方式上设计了多元在线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保证课程学习的完整性,关注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其中,考核内容形式及分值的比重如下:
(1)单元(/课)测试(20%):共7课,每课视频等学习后,完成10道客观题,限时15分钟,可作答两次。
(2)单元(/课)作业(20%):第二课设置了一项主观题作业——提交3~4个中学(初中/高中)地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计,11月22日晚23点截止前可以重复提交。为提高学术交流能力,拓宽资源学习互动,本次作业设置为学生互评,若未参与互评环节,仅能得到单元作业的一半成绩。
(3)在线讨论(20%):每课都在慕课平台设置了“大家谈”讨论区域,可以结合讨论区域所提问题,根据个人实际和意愿发表观点,分享学习中的体会,提出有意义的思考。在讨论区域发帖内容一共被助教点赞2次,即可获得讨论成绩满分。
(4)期末考核(40%):分为“客观”与“主观”两部分。“客观”测试占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中的20%,仅可作答一次;“主观”测试占期末考试成绩比例汇总的80%,在11月22日晚23点截止前可重复提交。为保障成绩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本次“主观”测试由教师评分。
(5)互评计分规则如下:作业互评不少于6人/次。系统将自动分配6份作业/试卷以供打分,未参与互评打分的只可以得到该项成绩的50%;参与互评但不足6份的可以得到该项成绩的80%;参与互评达到6份才可得到该项成绩的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去掉最低最高分取平均分。
修读该课程必须按时完成所有任务,包括7课的视频学习、单元测试、课堂讨论、第二课作业、在线期末考试以及互评。课程的总评成绩在60分至84.99分为合格,可获得合格证书;在85分至100分为优秀,可获得优秀证书。
成绩达到课程考核分数标准的同学,可提交证书申请。在完善信息并通过后台确认后,将会收到“中国大学MOOC”印有证书编号、授课大学校徽、教师签名及课程查询二维码的精美电子及纸质证书。认证证书根据成绩印有“优秀”或“合格”字样。中国大学慕课证书付费标准100元/门。电子版证书将通过邮箱发送电子邮件,纸质版证书将通过邮寄的方式邮寄个人。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开课绪论
【绪论1.1】致使用本课程师生们的序论
【绪论1.3】首届“中教启星杯”教学技能大赛微型模拟授课视频
【绪论1.2】首届全国地理教学技能大赛微型模拟授课视频
【绪论1.4】校级教学技能大赛非地理专业本科生微型模拟授课视频
【第1课】【行程规划】地理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1】地理教学设计“是什么”
【1.2】地理教学设计理论知多少
【1.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基础
【1.4】地理教学设计“学什么”
【1.5】大家谈——地理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第1课测试】【行程规划】地理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第2课】 【确定方向】地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方法与设计的关键问题
【2.1】地理教学目标的含义与功能知多少
【2.2】如何编制地理教学目标
【2.3】如何正确表述地理教学目标
【2.4】地理教学目标如何细化
【2.5】怎样设计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
【2.6】怎样设计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7】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个性化”
【2.8】地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2.9】大家谈——地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方法与设计的关键问题
【第2课测试】 【确定方向】地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方法与设计的关键问题
【第2课作业】 【确定方向】地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基本方法与设计的关键问题
【第3课】【核心任务】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3.1】以地理概念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3.2】以地理过程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3.3】以地理原理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3.4】以地理策略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
【3.5】基于课标的高中“某区域”教学内容的设计
【3.6】基于课标的初中“某国家”教学内容的设计
【3.7】地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升
【3.8】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动化”设计
【3.9】大家谈——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第3课测试】【核心任务】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第4课】 【搭建桥梁】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4.1】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4.2】基于学生的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4.3】基于教师的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4.4】地理探究教学方法内容适宜性知多少
【4.5】地理教学媒体设计程序与基本要求
【4.6】地理教学媒体设计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4.7】Google Earth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4.8】数字星球系统等新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4.9】大家谈——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第4课测试】 【搭建桥梁】地理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第5课】【行动路径】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与模式设计
【5.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导入的设计
【5.2】教学过程的连贯与完整——地理课堂承转与结尾的设计
【5.3】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地理课堂提问的设计
【5.4】教学内容的系统呈现——地理课堂板书的设计
【5.5】“个性化”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六环节”探究教学模式为例
【5.6】“生态课堂”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大港一中”为例
【5.7】“实事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四十三中”为例
【5.8】“全球化”观念下地理课堂的“教”与“学”——以“全球气候变化”和“产业转移”为例
【5.9】大家谈——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与模式设计
【第5课测试】【行动路径】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与模式设计
【第6课】 【蓝图规划】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与说课
【6.1】地理教案是什么
【6.2】地理学案的内容知多少
【6.3】如何使用地理学案——以“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为例
【6.4】何谓地理“教学案”
【6.5】何谓地理“说课”
【6.6】地理说课的误区
【6.7】“地理说课”的技巧知多少
【6.8】如何进行“地理说课”——以“农业区位”为例
【6.9】大家谈——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与说课
【第6课测试】 【蓝图呈现与特殊体验】地理教学方案设计与说课
【第7课】 【诊断改进】地理教学反馈、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7.1】何谓地理课堂教学反馈
【7.2】地理课堂教学反馈现状误区
【7.3】地理课堂教学反馈的策略
【7.4】地理课堂教学“体验式”反馈的设计
【7.5】为什么要进行地理教学反思
【7.6】个人视角的地理教学反思
【7.7】集体视角的地理教学反思
【7.8】“学习共同体”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7.9】大家谈——地理教学反馈、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第7课测试】 【诊断改进】地理教学反馈、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1.教育心理学
2.教育学概论
主教材:仲小敏.《中学地理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
王民,仲小敏.《地理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辅助教材: 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科学出版社,2012.06。
其他参考资料:
1.仲小敏 宫作民等.《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论》.澳门科教文出版社.2004.12
2.仲小敏.《我国现代中学地理课程价值与实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3.【美】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编著. 程可拉 孙雅玲 王旭卿译.《人是如何学习的 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扩展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4.戴维•H•乔纳森 主编,郑太年 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9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第4次印刷)
6.盛群力 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第5次印刷)
7.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版(2006年第2次印刷)
8.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07
9.袁书琪.《地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9
10.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
11.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1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13.王民.《地理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17.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高等教育出版,2004.12
14.袁孝亭、王向东. 《中学地理素养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1
15.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6.仲小敏.《中国省市区地理——天津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17.林宪生.《地理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8
18.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19.常华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01
20.胡良民.《地理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03
21.关克勇.《中学地理要点考点导读地图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1
22.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
23.刘微.《教学机制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4.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5.王鉴.《实践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9(第4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