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线下授课面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有人说,数学是力学人的内功,力学是工程人才的内功。工程力学I是与工程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力学,是工程教育的启蒙,是成就行业顶尖高手的必修之功。另外,力学源于工程问题,也服务于工程问题,工程力学的概念、思路和科学方法贯穿于工程问题的解决和学科发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静力学研究刚体的平衡,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件,主要任务是为安全、经济地设计构件提供基础分析理论、实用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安全、经济的设计工程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掌握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基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一般思路,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审辩思维的习惯,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主讲教师们数十年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授课,为同济大学培养的顶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另外,同济大学拥有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课程包含的材料拉伸、压缩实验、圆轴扭转实验、梁弯曲正应力、弯扭组合、压杆稳定实验,皆可通过这一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在线学习。
知识储备:
(1)使学生掌握静力学中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2)掌握材料力学中构件在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构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与刚度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构件在受压时稳定性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等;
(3)掌握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基本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为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能力培养: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一般思路,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审辩思维的习惯,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力学源于工程问题,也服务于工程问题,本课程的概念、思路和方法贯穿于工程问题的解决和学科发展。因此,本课程在传授基础力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概念理解的严谨深入和解决问题思路的系统化,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和为国家新时期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国策贡献力量的使命感;通过完成本课程目标,即保证构件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拓展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大作业的分组完成,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思想;同时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和成功案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
1)完成对相关学时教学视频的学习;
2)完成相关章节的单元测验题;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完成相关章节的作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3)完成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根据单元测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参与课程讨论成绩计算课程成绩,并达到签发证书的要求。
本课程没有免费证书,只有认证证书,认证证书需在线付费申请
总评成绩总评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可申请优秀证书;60-84分(含)及以上为合格,可申请合格证书。
高等数学
1、《材料力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研部编,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2、《理论力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研部编,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3、《材料力学练习册》,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研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4、《理论力学练习册》,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研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5、《材料力学教学实验》,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研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6、《材料力学 I》,单辉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材料力学 II》,单辉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Engineering Mechanics I,II,2nd , Dietmar Gross,et.al,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