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学会如何从作品中照见自己、他人及世界,并掌握文学表达的部分技巧,切实提升文学阅读、鉴赏与表达的兴趣及能力。
教学方法:
我们打破传统的按学科历史或批评方法论讲授文学的套路,通过精心挑选特色鲜明而可读性强的外国文学作品,巧妙设计教学步骤,引入、介绍、体验、分析、判断、总结、应用,各步骤环环相扣,以一个个问题引导你共同探讨文本的精妙之处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我们将通过小说探讨人生的诸多困境,共同提升人生智慧和伦理选择水平;通过诗歌和你共同领略生活之美、语言之美、存在之美;通过戏剧、尤其是悲剧来进一步体会文学的超越功能,获得在苦难中前行的勇气与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
一 、学习外国文学经典之必要
1.1 课程介绍
1.2 《项链》:重读经典
二、小说:人生困境与出路
2.1《竹林中》:求真之路
2.2《简爱》:爱与自由
2.3《堪萨斯》:记忆、自我与向善
2.4《了不起的盖茨比》:梦想的力量与方向
2.5《朗读者》:在历史重负中前行
三、 诗歌之美与诗意之存在
3.1 意象之美: 诗意的圆规、《在地铁车站》
3.2 编排之美:“L(a”
3.3 音乐之美:《鹰》
3.4 小结与习作分享
四 、悲剧的特征及力量:《哈姆莱特》
注:每章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任课老师和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打破先后顺序来学习
1. 学习外国文学经典之必要
1.1 课程介绍及建议
1.2《项链》:重读经典
《项链》测验
2.《竹林中》:求真之路
2.1 关于“真”:科学、感知、记忆
2.2 反思历史之“真”
2.3 作者及作品简介
2.4 凶手是谁?为何皆说自己杀?
2.5 罪魁恶首是谁?谁最可怜?
2.6 形式技巧与主题
《竹林中》测验
3.《简•爱》:爱与自由
3.1 引入及作者简介
3.2 故事情节梗概
3.3 简•爱少女时期的反抗
3.4 简•爱成熟时期的反抗
3.5 简•爱与伯莎:反抗的明线与暗线
3.6《简•爱》的主题与结尾
3.7《简•爱》的独特之处
3.8 反思现实
3.9 学生讨论:求学与爱情
《简爱》测验
4. 《堪萨斯》:记忆、自我与向善
4.1 理解能力及自我剖析测试
4.2 作家作品简介
4.3 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4.4 男孩的反应及后续影响?
4.5 为何念念不忘?自我与记忆
4.6 四个场景的特点及排序?
4.7 主题与结构
4.8 经历分享:做错怎么办?
4.9 《堪萨斯》以及梁娅事件再思考
《堪萨斯》测验
5、《了不起的盖茨比》:梦想的力量与方向
5.1 梦想调查
5.2背景:喧嚣的二十年代
5.3作家作品简介
5.4人物与视角:尼克眼中的盖茨比
5.5黛西与物质化的美国梦
5.6被美国梦抛弃的底层:威尔逊夫妇
5.7梦想的魔力
5.8标题讨论及梦想的方向
《了不起的盖茨比》测验
6.《朗读者》:在历史重负中前行
6.1引入与介绍
6.2故事梗概
6.3相差21岁的恋情
6.4如何理解汉娜的文盲身份?
6.5一场清算罪孽的审判
6.6平庸之恶
6.7平庸之恶与角色扮演
6.8如何面对平庸之恶
6.9汉娜之死与救赎之路
《朗读者》测验
7. 诗歌之美与诗意之存在
7.1意象之美
7.2编排之美
7.3音乐之美
7.4小结及习作分享
诗歌知识小测验
8.悲剧的特征及功能:《哈姆莱特》
8.1戏剧知识
8.2《哈姆莱特》内容简介
8.3情感支柱毁灭以及情感宣泄功能
8.4禁忌与欲望管理功能
8.5人文主义理想丧失与生存之罪
8.6悲剧与反抗
8.7悲剧与善恶相报
8.8中西悲剧观比较
无
教材:邹涛著,《外国文学经典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邹涛等著,《外国文学翻转课堂活动设计》,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