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基础
分享
spContent=“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10多个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团队中有2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有2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有1人是江苏大学教学名师,2人是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是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车辆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是以原理为主的理论性课程。主要从数学模型出发,讲述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一套较完整的分析、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授课目标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简单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结构图概念。重点介绍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校正方法。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1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1.1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及其指标参数

课程目标1.2 掌握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结构图概念

课程目标1.3 掌握时域分析法的原理及方法掌握根轨迹分析法的原理及方法掌握频域分析法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目标1.4 掌握线性系统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课程目标1.5 掌握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及降低稳态误差的方法

课程目标1.6 掌握控制系统的常用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2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2.1 能够针对实际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画出系统结构图

课程目标2.2 能够熟练运用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课程目标2.3 能够运用频率法对控制系统进行校正

课程目标2.4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分析解决基本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5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和归纳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总成绩构成分为四部分:单元测验占20%,单元作业占3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40%。

获得证书的要求是:60≤总成绩<85则获得合格证书,总成绩≥85者则获得优秀证书。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参考资料

1控制工程基础,朱孝勇、傅海军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自动控制原理(2),刘国海、杨年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3),陈祥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4工程控制基础(2),翁正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自动控制理论(2),刘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