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设立的课程,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门课程以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转变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法律修养为主体,最后落脚到行为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素质的提升。课程包括四大知识模块:一是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转变。本部分从大学生入校以后遇到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等现实问题出发,以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是思想修养。包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构筑精神家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承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现人生价值。三是道德修养。包括“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帮助大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作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遵守道德规范,提升个人品德。四是法律修养。包括“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帮助大学生了解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和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合理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本门课程最后落脚到思想道德和法律实践活动,倡导学生知行合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分9个专题展开。每个专题都由导学和本章重点难点专题讲述两大部分组成。导学的目的和作用是对本章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进行概述和引导,构架本章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逻辑体系。根据各章节所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选择课程的重难点,并对重难点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阐述。重难点问题的选择展开,希望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课堂翻转。本门课程讲授具有专题性、生动性、针对性、互动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是广大教师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称心帮手,也是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良师益友。
知识点序 | 章序 | 章 | 重点难点 | 知识点名称 |
1 | 绪论 |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绪论导学 |
2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价值 | |||
3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内涵 | |||
4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内涵 | |||
5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内涵 | |||
6 |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 |||
7 | 第一章 |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理想信念 | 1)本章导学 |
8 | 2)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 |||
9 | 3)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 |||
10 | 4)理想信念的作用 | |||
11 | 5)如何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 |||
12 | 6)为什么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 |||
13 | 第二章 |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爱国主义 | 1)本章导学 |
14 | 2)民族精神的内涵 | |||
15 |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
16 |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 |||
17 | 5)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 |||
18 | 6)爱国主义为什么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 | |||
19 | 第三章 |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人生观 | 1)本章导学 |
20 | 2)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 |||
21 |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 |||
22 | 4)人生目的为什么是人生观的核心 | |||
23 | 5)人生态度为什么表现与反映人生观 | |||
24 | 6)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 |||
25 | 第四章 |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 道德 | 1)本章导学 |
26 |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
27 | 3)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 |||
28 | 4)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 |||
29 |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 |||
30 |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 |||
31 | 第五章 |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社会主义道德领域 | 1)本章导学 |
32 | 2)社会公德的内容 | |||
33 | 3)大学生网络道德要求 | |||
34 | 4)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 |||
35 | 5)大学生的恋爱观 | |||
36 | 6)家庭美德及其弘扬 | |||
37 | 第六章 |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宪法 | 1)本章导学 |
38 | 2)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
39 |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 |||
40 | 4)深入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 |||
41 | 5)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 |||
42 |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要义 | |||
43 | 第七章 |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法治思维 | 1)本章导学 |
44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义 | |||
45 | 3)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
46 | 4)法律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 |||
47 | 5)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 |||
48 | 6)法律信仰的实质 | |||
49 | 第八章 |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 1)本章导学 |
50 | 2)法律权利及其特征;法律义务及其特征 | |||
51 |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 |||
52 | 4)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 |||
53 | 5)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 |||
54 | 6)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
无。
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单元测验占30%、单元作业占3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30%;
2.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讨论,注重参与质量,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获得5~10分的加分。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吴潜涛、李培超、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佘双好主编:《中国梦之中国精神》,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骆郁廷、周叶中、佘双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