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在生物科学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专业课程《细胞工程》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2004年起作为专业主干课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该门课程,同时为全校环境、化工、制药及其他专业的开设开放实验项目。由于该课程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前沿,因此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虽然本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但在学校和院、系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无菌操作室、组织培养室、细胞培养室,购置了超净工作台、人工气候箱、生化培养箱、PCR仪、转基因系统、细胞融合仪、酶联仪、发酵系统等仪器设备,为《细胞工程实验》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过各位教师的辛勤工作,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平台。目前教师队伍正利用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课程目标:
1. 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原理;
2.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3. 掌握课程讲授的植物细胞工程主要应用及原理;
4. 掌握课程所讲授的动物细胞工程主要应用及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0 课程介绍
1-1 细胞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地位
1.2 细胞工程的发展
1.3 细胞工程的应用
1.4/1-5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及课程安排、小结
第二章 细胞工程实验室基本实验技术
2-0/2-1 细胞培养的提纲及基本概念
2-2 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及基本技术
第三章 细胞的全能性与形态发生
3-1 动物细胞全能性知识点及细胞分化
3-2/3-3 植物细胞全能性、器官发生及课程小结
第三章 细胞的全能性与形态发生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4-1 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提纲及概念
4-2 植物培养组织来源
4-3 无菌技术
4-4 培养基
4-5/4-6 培养条件和环境及培养容器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第五章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5-1 微型繁殖
5-2 作物脱毒
5-3 人工种子
第五章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第五章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第六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杂交
6-1 原生质体培养的概念及原因
6-3 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
6-4/6-5 原生质体融合及体细胞杂种
第六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杂交
第六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杂交
第七章 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生产
7-1 植物细胞培养
7-2 此生产物生产
第七章 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生产
第七章 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产物生产
第八章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8-1 植物常用育种方法的比较
8-2 组织培养与育种
8-3 单倍体育种
第八章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第八章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第九章 植物基因工程
9-1 植物遗传工程基本概念
9-2 构建DNA文库
9-3 植物基因的间接转移
9-4 植物基因的直接转移
9-5/9-6 转基因植物技术的检测和应用
第九章 植物基因工程
第十章 动物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10-1 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
10-2 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第十章 动物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第十一章 动物细胞培养
11-1 /11-2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及培养基
11-3/11-4 动物细胞培养物的建立、传代、保存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动物细胞培养
第十二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2-1/12-2 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12-3 杂交瘤的制备
12-4/12-5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及鉴定
第十二章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第十三章 干细胞工程
13-1/13-2 干细胞的概念、特定及分离、培养
13-3 干细胞培养的应用
第十三章 干细胞工程
第十四章 转基因动物
14-1/14-2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意义及概况
14-3/14-4/14-5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环节、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转基因动物
第十四章 转基因动物
第十五章 动物细胞核移植及克隆动物
15-1 克隆技术
15-2 胚胎细胞核移植
15-3/15-4 体细胞克隆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