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西文化比较
分享
spContent=本课程属于文学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复兴传统文化的今天,以哲学、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启迪学生对中西方历史、文学知识予以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把握中西方文化的演进历史,将中国文化的演进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方文化的演进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进行总述,以时间为脉络搭建框架,对中西方文化的起源、背景进行对比,并阐述比较文学的概念、内容及其主要流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大学的文科教育基地,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我们要积极培养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为在校大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美学、历史基础,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亟待完成的工作目标和要点。

课程时间跨度从上古时代到19世纪末,内容是对中西文化每一历史时期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政治经济状况做出解析,通过比较来分析中西方文学、美学、艺术发展的不同特点,集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于一体,层层深入的剖析中西方文学的相互渗透,并对每一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做出解读。

授课目标

1)理解中西方文化演变的规律,能够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

2)理解比较文学的概念及不同学派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3)对每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能够深刻理解。

4)分组进行专题讨论。

5)按照课堂所授的名著导读写出读书笔记。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课程讨论(20%):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发帖和回帖的数量总共达20条及以上,可获得满分。MOOC平台默认只有“课堂交流区”这个部分的讨论才能计算成绩。本课程每一小节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

2.课后作业(30%):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阅读延伸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分析,撰写书面作业。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作业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评分,作业互评最少个数为6个。互评完成的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获50%分,未完成互评6个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与所得分数的100%。本课程一共有2次课后作业。

3测验(20%)包括10个单选题和10个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只有1次完成机会。

4期末考试(30%):包括15个单选题和15个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需要在90分钟内完成,只有1次完成机会。

总成绩60分及以上合格,80分及以上优秀,可申请相应证书。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每个阶段呈现出的时代特点


参考资料

《中西文化比较》,贺毅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9月第1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辜正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月第1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

《中国通史》,吕思勉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第1版

《欧洲文学史》,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第1版

《外国文学简编》,朱维之、赵澧、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5版


常见问题

(1)如何拿到课程学分

完成线上回答问题及讨论要求

完成分组讨论课程作业,制作PPT、收集视频支撑材料。

完成课堂布置的写作训练及读书笔记。

通过课程考试。

(2)是否有其他内容要求

每个学生应完成三次作业,包括读书内容报告和专题讨论内容,每次作业字数1500字左右,不超过2000字。课堂讨论发言作为平时成绩评估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