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现代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学是生命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探讨生命的奥秘和本质。着眼于解析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结构及其功能、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及其中的能量代谢、信号物质的信号传导、生命遗传物质的遗传及变异和表达调控、以及疾病发生和治疗相关的生物化学问题等。本学科研究领域广泛,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学科的前沿性及极强的交叉性,并能为相关学科(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农学、药学)的研究提供必需的生物化学技术。
人体是生物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参与机体构成并发挥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结合临床和科研,进一步了解基因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基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学习者不仅能够了解各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而且了解物质变化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采用思维导图,重构生物化学课程新框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结合临床科研,有助于培养学习者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融入思政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养成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美好品质。
知识目标:
系统地、完整地掌握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的各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和相互联系、生命信息的传递与调控。熟悉信号物质的信号传导、疾病发生和治疗相关的科学问题、研究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有关的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同时了解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常用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延伸拓展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充分了解参与机体构成并发挥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基因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基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不仅要掌握各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而且要了解物质变化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思维导图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后续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素质和价值目标:
(1)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的奉献精神。
(2)凝练“诺贝尔奖及其背后故事的引领作用”特色的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
(3)基础知识结合临床疾病研究及最新进展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养成尊重生命的美好品质。
(4)将新冠疫情和专业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参与疫情的防控,作一名有温度、有责任当担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本门课程采用综合考评方法,成绩为百分制,根据学分换算,具体构成比例:理论考试成绩占70%,线上成绩占30%。
①理论考试成绩:二段式考核模式,各占35%,共50%。
②线上成绩:单元测验占9%,单元作业占6%,课程讨论占9%,域外成绩占6%(域外成绩包括翻转讨论、视频学习、发帖、答疑等其他线上活动),共30%。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结构及其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机能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需先修有机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组胚学等课程,了解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生理状态。如人体的各大系统、脏器、组织、细胞等基本组成和生理特点;与医学、生命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分子,糖类、脂类、氨基酸、肽、蛋白质及核酸的化学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基本的分析技术;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初步掌握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1. 教材资料
教材: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5版,钱晖,科学出版社,2023.06;
教辅教材: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周春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8;
(2)《生物化学》第4版,朱圣庚,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
(3)《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杨荣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
(4)《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与应用》第5版,赵永芳,科学出版社,2016.01;
(5)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Rodwell Victor W.McGraw-Hill Education / Medical,2018,31th ed.
2. 拓展资源
(1)《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Nelson DL, Cox MM, W.H.Freeman & Co Ltd, 2017, 7th ed.
(2)《Biochemistry》,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and Lubert Stryer. W.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5,8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