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套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经济学基础(第4版)》,由华桂宏主编、课程主持人王海燕担任副主编、教学团队参编,于2022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最早于2012出版。教材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
本教材是《经济学基础(走进经济学)》课程改革十多年的结晶,教材与课程建设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完全匹配。教材由华桂宏教授带队课程教学团队及企业专家合作开发,历时10年的改革及修订。教材是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化教材,突破了传统经济学教学中纯理论的体系,而是将经济学原理梳理成与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密切相关的决策活动,注重对经济原理在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应用。每一个模块后的思考与练习都设置了“训练营”,其中的题目,都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对消费者消费活动和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分析。
经济学基础配套教材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基础》教学团队,经过10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后形成的一门突破传统经济学教学的创新型课程,课程具有四大特色:
1.设计理念先进
设计理念上,我们借鉴了戴士弘教授的“能力为本位、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计理念,以此为指导,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我们的设计理念成为:PROCESS-AIM设计思路,很好的诠释和运用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Process-Aim设计法,可以理解为过程达成目标,也可以拆分为:Process—A-I-M,
其中A:Ability(能力),代表《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经济学》的能力目标概括为八个字:能力本位、三位一体;“能力本位”的含义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为导向;“三位一体”指的是这个能力目标是否实现,要站在三个角度进行衡量,分别是买方、卖方、政府这三个主体是否达到最优化决策。
I:Integration(融合渗透)有两层含义,
I的第一层含义:表示我们的教学内容选取---打破了传统的宏观微观割裂教学的方法,而是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有机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称之为:宏微融合、相互渗透;
I的第二层含义,代表我们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两条主线、纵横贯通;
M:Mission(任务):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实训环节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这些实训教学环节中,采取的是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Process(过程):也有两层含义,一表示精心设计的过程将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二表示我们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多元主体,平时考核占到70%,企业专家、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考核。见下图。
经济学基础的 PROCESS-AIM设计理念
2.教学内容科学
传统的经济学基础都是先讲微观经济学,之后再讲授宏观经济学,但是由于宏微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关系,宏观经济是微观主体的决策背景和环境,我们教学团队认为宏微融合更有利于各个个体的决策,因此,我们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取,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机的整合为六个模块,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融合、渗透,所谓:“宏微融合、相互渗透”。这种经济学内容的整合是我们教学团队的大胆尝试。
经济学基础内容选取:宏微融合 相互渗透
3.教学方法灵活
目前采取的成功的教学活动主要有拍卖会、辩论赛、研讨会、市场调研、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学生主体、任务驱动的理念。这些任务驱动在每一模块中都有设置,使得实训教学比例占到40%以上,这在传统的经济学教学中也较为少见。
为了淡化理论,突出重点,注重实际决策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兴趣。在经济学教学的第一堂课,我们会将班级同学分为6个小组,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分别扮演:生产者(卖方)、消费者(买方)、和政府三种角色进行决策,同时,分小组成立公司,要求三种角色的决策都必须为所成立的公司服务,这种公司必须以真实的企业为背景,这些真实的企业既可以来自于校内的实训基地,也可以来自于校外的真实企业。充分地利用了校内外的实训条件。
根据这些背景企业,我们为学生设置了两类项目和任务,一类是横向任务、一类是纵向任务,可以概括为“两条主线、纵横贯通”:
横向任务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都有安排,一般是跨单元项目和任务,目的是加深或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纵向企业决策背景分析,一般安排在每一单元或每一节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背景企业进行一系列与经济学有关的决策分析。让学生在对规律进行深刻认识之后,能够灵活的运用到真实的企业决策中来。
经济学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考核突破传统
本课程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过程—结果—增值—综合)。课程考核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构成,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考核主体多元化,由专任老师、行业企业专家和学生代表共同考核。具体考核见下图。
经济学基础突破传统的考核方法
课程综合成绩=过程考核(70%)+期末/结果考核(30%)。
①过程考核: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三部分。知识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技能和素质考核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过程考核=∑(项目(单元)考核成绩×项目系数),其中,项目系数=项目课时数/课程课时数;项目(单元)考核成绩=知识考核点(40%)+技能考核点(40%)+素质考核点(20%);
②期末/结果考核:线上平台试卷考核+特定项目成果PPT汇报;
在MOOC平台开课过程中,增设“优秀作业分享”环节,设置10%的评分权重(过程考核调整为60%),不断完善优化考核增值评价。
三、教学团队
课程建设团队由8人组成,其中,校内专职教师6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占25%。教学团队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都具备双师素质,可以成功开展混合式教学和团队模块化教学。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既有行业企业高管也有基层管理者,所有兼职教师均具有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高校兼职经验,企业兼职教师主要参与课程设计、实训项目教学、实训考核、网络平台建设等工作,兼职教师担任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15%左右。教学队伍专业特长优势互补,结构合理。
四、相关教材
除了材,还有以下相关教材作为参考书名,包括教学团队主编的项目化《实训指导书》及国内外经典、通俗的经济学数目,见下表。
序号 | 相关教材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经济学基础》实训指导书 | 自编教材 | 2020年 |
2 |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九版) 尹伯成 |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8/2 |
3 | 经济学原理(第8版)(美)曼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0/7 |
4 | 经济思想史(第八版) (斯坦利·L.布鲁等)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本课程通过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市场运作规律,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了解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并能根据市场规律、用经济学规律来指导自己进行理性的消费决策、生产决策乃至其它生活决策。
1.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以下方面:
l 能站在消费者角度认识市场环境,并进行消费行为的理性分析和决策。
l 能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认识市场环境,进行生产行为的理性分析和决策。
l 能站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度认识市场价格运动的规律,并据此来调整生产和消费行为。
l 能站在生产者的角度分析处于不同市场竞争状况下的生产者如何进行理性生产决策;站在政府角度分析对不同的市场类型,应该如何进行市场调控,以保证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l 能根据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经济指标分析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不同经济状况对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l 能分析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政府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的原因,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
通过学习,学生必须具备站在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三个角色进行理性决策的能力。见下图。
经济学基础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图
2.课程目标分解
表1 经济学基础课程目标分解表
序号 | 工作任务 | 知识目标 | 技能目标 |
1 | 分析目前全球的资源状况以及经济学的关注点 | l 了解经济学产生的根源、必要性 l 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 l 能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 l 能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某些经济现象 |
2 | 2.1分析消费规律 2.2根据消费规律进行理性消费决策 | l 理解欲望、偏好、效用、预算约束、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l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 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不同商品的数量组合 | l 能够分析不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同表现的经济原因 l 能指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达到消费者均衡 l 能根据消费规律指导企业生产决策 |
3 | 3.1分析生产规律 3.2进行理性生产决策 3.3分析经济发展状况 | l 了解企业的形式与目标 l 掌握生产中的规律(短期: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l 掌握生产中的规律(长期: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l 掌握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变化规律 l 掌握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l 掌握经济增长的内涵及局限性、GDP的核算 | l 学会分析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类别、成本的构成 l 会对企业短期经营进行利润最大化决策 l 会选择企业长期经营中的最佳规模 l 会用经济增长的指标分析经济发展状况 l 会对进行GDP的核算 l 会根据GDP指标来分析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
4 | 4.1分析市场价格运动的规律 4.2根据价格规律进行理性消费决策 4.3根据价格规律进行理性生产决策 4.4站在政府角度制定价格政策 4.5分析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经济影响 | l 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含义及供求定理 l 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l 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 l 掌握弹性的含义及应用 l 理解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 l 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 | l 能根据需求或供给变化分析价格变动规律 l 能根据价格变动规律指导消费和生产决策 l 能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预测价格政策及后果 l 能根据各种弹性的不同特点来指导生产和消费决策 l 能判断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l 能理解政府针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采取的政策及效果 |
5 | 5.1划分市场类型 5.2根据市场类型进行理性生产决策 5.3根据市场类型进行政府管制 | l 四种市场类型的特点 l 四种市场类型下厂商的均衡状况 l 了解失业的类型及成因
| l 能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区分不同的竞争类型 l 会对不同的市场类型进行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l 能理解或预测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政策以及效果 l 学会应对失业问题 |
6 | 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分析经济政策的运用及效果 | l 财政政策特点及效果 l 货币政策特点及效果 l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l 会对根据宏观经济运作状况分析和预测国家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l 会根据宏观经济运作状况及经济政策分析对消费者、生产者等产生的影响 |
无。
1.使用教材
(1)华桂宏.经济学基础(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09
(2)王海燕.经济学基础实训手册.王海燕.自编教材.2017.06
2.参考书目
(1)尹伯成,刘江会.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8.02
(2)[美]曼昆,梁小民.经济学原理(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09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1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上下册)(1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12
(5)[美]罗宾.巴德,[英]迈克尔·帕金.宏观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北京:圣才电子出版社.2022
(7)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配套题库.北京:圣才电子出版社.2022
(8)卢进强.应用经济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9)黄典波.趣味经济学100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下册)(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11)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6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2)徐美银.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臧良运.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4)徐兆辉.西方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15)韩燕雄,朱景发.经济学基础.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6)梁小民.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7)梁小民.经济学内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8)牛国良.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周克.生活中必须具备的101个经济学思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0)心之也.囧囧经济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1)关晶奇.“萌”懂龟:原来这是经济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2)吴冰,陈福明.经济学基础教程(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3)王福重.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4)王福重.纯粹经济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5)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6)珍大户.认知世界的经济学.南京: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