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汉语文字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大家了解汉字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基本理论,深化大家对于汉字学的科学认识,同时从汉字发展历程介绍可使大家对对于不同阶段的古文字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各阶段古文字的基本特征;再有强化同学对于古文字和今文字的转变的原因、特点以及相关问题找到合理的解释。对于艺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还能达到以汉字学基础理论知识带动技法实践的训练和提高。
这门课程学习的主题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古汉字的发展历程、古今汉字的过渡与演变。
从该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既能了解到汉字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同时也能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对于书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汉字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文文字阶段的汉字书写实践是有直接的帮助的,这样能有效突破古文字的释读、字形结构分析的难题,规避错别字的书写。
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技法实践相结合,能够将学到的汉字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字形结构的分析方法应用到艺术类的书写实践中去,其降低了汉字学课程学习的难度,并能够兼顾到学科交叉之间的关系,实践行较强。
好的课程⽬标必须兼顾知识传承、学⽣生素质和能⼒培养等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汉字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到古文字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再到古今文字过渡的讲解使学生既能首先从理论上掌握汉字起源、性质、汉字的形体、汉字构形原理的基础知识,进而展开对古文字阶段汉字发展历程的专项研究和学习,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古文字到今文字转变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1.1.1汉字起源的一般原理
1.1.2关于“文字起源于图画观点”的辨析
1.2.1八卦之源
1.2.2结绳之源
1.2.3书契之源(史官造字)
1.2.4书契之源——文字诞生的时代
1.2.5书契之源——文字诞生的书写形态
1.3.1 汉字起源于原始的记事方式——图画和契刻
1.3.2汉字起源所经历的阶段和特点
请简要说明黄帝时期与半坡遗址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章测试题
第二章 汉字的属性
第四节 汉字字符的划分
第一节 汉字的定义
第二节 汉字的要素和不同所指
第三节 汉字的性质分析
请简要说明汉字是如何坚持表意特点的。
第二章 章节测试
第三章 汉字的形体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分析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
请简要概述小篆的风格特征。
第三章 章节测试
第四章 汉字的构型原理
第一节 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第二节 汉字的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次序
第四节 构件在组构中的功能
第五节 汉字的构形模式
第四章 章节测试
第五章 殷商甲骨文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与发掘
第二节 甲骨的占卜与契刻
第三节 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变化
第四节 甲骨文的内容
第五节 甲骨文的释读
(简答题)请简要列举甲骨文的特点。
第五章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商周金文
第一节 商周时代的铜器
第二节 商周时代的铜器铭文
第三节 金文释读
请简要谈谈铜器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产生基础是什么?
第六章 单元测试
第七章 战国文字
第一节 战国文字的概述
第二节 竹帛文
第三节 战国石刻文字
第四节 战国金文及货布文
第五节 战国古玺文
请简要说明战国文字“异形”的原因。
第七章 单元测试
第八章 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时期的汉字
8.1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时期的汉字
请简要论述秦书同文政策的作用和地位。
第八章 单元测验
第九章 第九章隶楷阶段的汉字
第一节 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
第二节 隶书的形成
第三节 汉代隶书的发展
第四节 汉代草书
第五节 新隶体和早期行书
第六节 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
请简要说明草书改造隶书的主要方法。
《汉语文字学》课程对于高等院校书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汉字是中国书法的载体,他是文化、是思想也是艺术,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渊源流传的悠久历史,是我们解开古人生活、思想、行为和艺术审美观念的一把钥匙。了解汉字的基本原理、熟悉汉字的发展历程、探讨汉字的字形特征之美,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故而针对书法学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是建构学生知识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 雷雨,《汉字学基础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年版。
3.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5.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 2013年版。
6. 陈炜湛、唐珏明,《古文字学纲要》, 中山大学出版, 2009年版。
7.李运富,《汉字学新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