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普通地质学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18日 ~ 2025年01月03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8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论,由于地质学经历了近200多年的发展,分科很细,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本课程尽可能予以包括,力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恰如其分、深浅适宜,使学生对地质学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为学好地质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论,由于地质学经历了近200多年的发展,分科很细,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本课程尽可能予以包括,力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恰如其分、深浅适宜,使学生对地质学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为学好地质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普通地质学》慕课课程致力于满足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建立地学思维、应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培育地学时空观念、塑造钻研地质学的精神,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地质学研究及矿产勘探、地质工程工作奠定基础。

当今地质科学理论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为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本课程以通识教育为导向,普及现代新理论和新知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缩短高中到大学之间的距离,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和地学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此门课程可以了解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为进一步查明矿产资源提供地质资料;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各类地质事件;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发展历史、运动分布规律等,从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到我国独有的地学优势再到新近的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地质灾害等理论知识,彼此各具特色,又环环相扣,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知识体系。

课前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通过各知识点的相关课件、图片、动图等课程资料,便于学生预习和知识探索。同时推送课程中需要预习的内容的大纲,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块,让学生主动先搜索背景资料和知识要点,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

课中环节:

《普通地质学》慕课教学共包含16个章节,共设置知识点95个,各知识点视频长度约为5~15分钟。

课后环节:

每一章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情况和知识点掌握程度,发布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并设置单元测试、单元作业完成的截止时间,推送学习资源和拓展任务。

授课目标

 

本课程致力于满足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建立地学思维,应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培育地学时空观念,塑造钻研地质学的精神,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地质学研究以及矿产勘探及地质工程工作奠定基础的需求而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我国在实践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要地质基础理论问题;具有独立思考、正确的处理这些自然科学问题的能力,弘扬主旋律,培养学生建立诚信观念,尤其在面对自然科学问题与现实利益当中的抉择,把握不忘初心,引导学生不畏艰苦、求真务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去伪存真的资源勘查日常工作中去。

成绩 要求

成绩构成包括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考试、讨论4部分。

单元测验(35%)+单元作业(35%)+考试(20%)+讨论(10%)。

单元测试题均为客观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单元作业题均为主观题。

考试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讨论部分需要用户在“课堂讨论”中回复内容被赞的数量为5个。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明确地球的形成过程、基本性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
1.1 宇宙大爆炸论
1.2 星云说理论
1.3 地球的几何形态
1.4 地球的质量
1.5 地球的电磁性
1.6 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
1.7 地球的热状态
1.8 地球的电磁场
1.9 地球的弹塑性
1.10 地球的诞生
1.11 地球的圈层构造Ⅰ
1.12 地球的圈层构造Ⅱ
1.13 地球的物质组成
矿物
课时目标:明确矿物的概念及主要性质,了解元素及地壳中的元素,了解常见的矿物。
2.1 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2.2 矿物的概念
2.3 矿物的物理性质
2.4 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
2.5 氧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
2.6 含氧盐矿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
2.7 硅酸盐矿物I
2.8 硅酸盐矿物II
2.9 矿物的用途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课时目标:了解火成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初步认识常见火成岩。
3.1 岩浆
3.2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Ⅰ
3.3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Ⅱ
3.4 未喷出地表的岩浆去向
3.5 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3.6 识别火成岩
3.7 岩浆的成因与火成岩间的关系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课时目标:明确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了解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及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初步认识常见沉积岩。
4.1 外力地质作用概述
4.2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4.3 沉积岩概述
4.4 沉积岩的结构
4.5 沉积岩的构造
4.6 常见沉积岩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课时目标:熟悉变质作用的概念,了解变质作用的结构和构造,初步认识常见变质岩。
5.1 变质作用的概念
5.2 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矿物
5.3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5.4 变质相与常见变质岩
5.5 变质岩的野外识别与岩石的演变
地质年代
课时目标:熟悉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掌握地质年代表。
6.1 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
6.2 绝对地质年代
6.3 地质年代表
6.4 岩石地层学单位
6.5 地史、古生物概述
地震
课时目标: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波和地震的自救。
7.1 地震的基本概念
7.2 地震波
7.3 地震的强度与分布
7.4 地震的自救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课时目标:明确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掌握褶皱、断层的概念、要素、类型和特性,掌握岩石的空间位置及地层的接触关系。
8.1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8.2 岩石的空间位置
8.3 褶皱
8.4 断层
8.5 地层的接触关系
板块构造
课时目标:了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要点,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含义。
9.1 危险的火山
9.2 大陆漂移假说
9.3 海底扩张学说Ⅰ
9.4 海底扩张学说Ⅱ
9.5 板块构造
9.6 板块构造学说在洋陆演化中的应用Ⅰ
9.7 板块构造学说在洋陆演化中的应用Ⅱ
风化作用
课时目标:熟悉风的地质作用,了解风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0.1 风及其地质作用概述
10.2 风的剥蚀作用
10.3 风的搬运作用
10.4 风的沉积作用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课时目标:了解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了解阶地及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11.1 地面流水及其地质作用
11.2 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
11.3 河流的搬运作用
11.4 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
11.5 阶地及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课时目标:熟悉冰川地质作用,了解冰川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2.1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概述Ⅰ
12.2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概述Ⅱ
12.3 冰川的剥蚀作用
12.4 冰川的搬运作用
12.5 冰川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课时目标:了解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及类型,掌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3.1 地下水概述
13.2 地下水的运动
13.3 地下水的类型及地下热水
13.4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13.5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
课时目标:了解海浪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了解潮汐、浊流、洋流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14.1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4.2 波浪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Ⅰ
14.3 波浪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Ⅱ
14.4 波浪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Ⅲ
14.5 潮汐、浊流、洋流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14.6 海底沉积物
14.7 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课时目标:了解湖泊和沼泽的概念,理解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5.1 湖泊及其地质作用
15.2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课时目标:了解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6.1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
16.2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16.3 终身学习与慕课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舒良树主编.2020.普通地质学(全彩第四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320.

2.舒良树主编. 2010. 普通地质学(全彩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292

3. 吴泰然,何国琦. 2003. 普通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345

4. 陶晓凤,吴德超. 2007. 普通地质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280

5.孙鼐,1943.普通地质学(1953年第三次修订). 商务印书馆,1-243 (中国最早的普通地质学版本 之一)

6. 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283

7.Stanly Chernicoff, Donna Whitney.2006. G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logy.Prentice Hall, 1-744.

8. Mark A.S. McMenamin.2007.Sciences and Geology. Collins,1-224.

9. Charles Lyell, James A. Secord. 2006. Principles of Geology.Penguin Books, 1-528.

10. Jolivet L, Nataf H-C. 2001. Geodynamique. Paris: DUUNOD.

11. Jean DERCPURT, Jacques Paquet. 1999. Geologie objets et methodes. Paris: DUUNOD, 1-456.  

12. Edward J. Tarbuck, Frederick K. Lutgens, Dennis Tasa. 2004. Earth: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logy.Prentice Hall, 1-736.

13. David A. Rothery. 2008. Teach yourself Geology.McGraw-Hill,1-288.

新疆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王海超

王海超

副教授

亚夏尔·亚力坤

亚夏尔·亚力坤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