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8年09月21日 ~ 2019年01月04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spContent=本门课程综合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SPSS应用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尤为重要。本课程的特色在于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形成对统计的兴趣和发展相应的能力。
本门课程综合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SPSS应用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尤为重要。本课程的特色在于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形成对统计的兴趣和发展相应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教育与心理统计》课程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当前学术界十分注重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和写作的背景之中,学好本门课程对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先通过学习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然后上课时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讨论、问题解决。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综合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点,兼顾了内容学习和能力培养,十分适合本课程的教学。

        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本课程还十分强调“做中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学习方式。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统计学知识,把统计学知识应用到研究之中,并真正认识到统计学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内容除了教育心理统计知识之外,还会涉及到一部分的研究方法内容(如研究问题、研究步骤等)、心理测量学知识(如问卷编制、抽样方法、实验设计等),SPSS统计知识和操作,以及论文阅读、写作和发表知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学期的项目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发展相关的能力。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学习都是辛苦的,本门课程的学习尤其如此。学好本门课程需要大家付出相当的努力和精力,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相信努力付出一学期之后,将对你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授课目标

(1)       掌握实证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研究问题、方案、抽样、问卷编制等)

(2)       掌握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重要的统计学知识

(3)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必要知识和技巧

(4)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和生活中

(5)       独立和批判地进行思考,具有统计思维

(6)       学会与同伴进行互动合作、领导团队解决问题

成绩 要求

学习任务及评价:

1.     学习任务及计分

(1)       课前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在学习视频之前先完成该周的探究活动,以个体的形式完成。探究活动与该周学习内容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完成探究活动之前不要预先学习教学视频或教学资料,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主动、充分的探究会使之后的正式学习更加深入、有效。

        评价标准不在于探究活动答案的对错,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在该次探究活动中的思考是否认真深入、积极主动。

        每次探究活动2分,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此外,教师每周还会选取完成度最好的前三名同学,每人加1分。每周课前探究活动会提前发布在课程平台,要求学生在下周四晚上1130点之前通过课程平台提交。

(2)       学习教科书

        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应该预先学习相应章节的教科书,以为之后的视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采用的教科书是一本十分不错的教科书,深入浅出地介绍统计学知识,简单易懂,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强烈建议大家都完成教科书后面的习题,这对于每节课的课堂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你在本课程上获得高分。

(3)       学习教学视频

        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先自行学习课程平台上面的教学视频。其中教师录制视频要求每名学生都学习,其他视频则不做硬性要求,但是建议学生也都学习,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根据课程平台后台数据统计,学生每少看一个规定的视频,则扣去10分。

(4)       在线课堂测验

        教师会不定期在中国好大学MOOC平台发布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关于视频的学习情况,主要为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以个体的形式完成。

        每题1分,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前提交答案。

(5)       课堂问题解决

        每周上课学生都需要完成当堂课的课堂问题。课堂问题主要考察学生课前是否认真学习了视频,以及对视频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分为个人和小组两种方式完成。个人完成的问题根据具体题目的分值给分,小组完成的问题满分10分。本部分每周个人得分最高且用时最短的同学,额外加2分。排最后的同学需要进行一个才艺表演,形式不限。

        对于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教师可能会随机选取一名组员代表小组解答问题,该名学生的表现将决定整个小组其他成员的分数。

(6)       课堂项目活动

        课堂时间除了解决统计问题之外,还有一部分用来进行与小组研究课题相关的活动。课题包括选择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讨论结果和发表论文等环节。围绕着这些环节,学生需要提前在课前课外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每个研究任务,并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汇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评价方式为教师和其他小组评价。届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将根据具体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每次活动的满分15分。

(7)       课后内容结构图

        每周上完课之后,学生需要画出一张本次课程内容的结构图,归纳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以个体的形式完成。

        每张结构图2分,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此外,教师每周还会选取完成度最好的前三名同学,每人加1分。要求学生在每周六晚上1130点之前通过课程平台提交。

(8)       课后学习任务

        每周上完课之后,教师会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以小组形式完成。如果要求下节课汇报的,则需要提前制作好ppt,并准备汇报。要求在当周周五晚上11:30之前通过课程平台提交。该项任务的评价标准见上面的“课堂项目活动”部分。

(9)       课题成果海报汇报

        小组把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制作成一张学术海报,在教育研究院一楼大厅展示,接受本院师生的投票评价,以小组形式完成。

        该项任务50分,评价方式为教育研究院师生评价,得票平均分最高的小组获得满分50分,其他小组的分数依次换算。完成时间为第十六周。

(10)    课题成果口头汇报

        小组需要把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制作成一份学术ppt,在全班进行汇报。

        该项任务50分,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届时将邀请5位教育研究院教师根据具体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完成时间为第十六周。

(11)    期末考试

        课程内容结束之后,学生需要参加一次期末闭卷考试,以个体形式完成。考试内容以应用为主,淡化复杂繁琐的计算。

        期末考试满分50分,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考试时间为第十七周。

(12)    课题成果论文

        综合本学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学术研究论文,以小组形式完成。

        论文满分100分,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提交时间为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

(13)    组员互评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避免“搭便车”现象,学期末,每名学生还要接受小组其他成员的打分,评价其一学期以来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第一名获得满分50分。

 

以上作业如果需要提交到课程平台,请以附件形式上传,文件名为“学生姓名+第几周什么作业”,比如“王晓明+2周课前探究活动作业”。作业不规范(比如没有以附件形式、没有文件名、没有及时提交)将适当扣分。

 

2.     计分标准

        上述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在每次布置任务的时候会提前向学生说明,并在评分的时候采用相应的标准。

3.     计分方式

        本门课程分数为百分制。学生最后课程总分由为四个部分组成:平时个人得分、平时小组得分、期末个人得分、期末小组得分。每部分各占总分的25%。上述学习任务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活动中,小组得分即为每名组员得分。以个人形式进行的活动,得分即为个人得分。

 

考勤规定

        本课程要求学生全程参与,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自己选课的权利和义务。考虑到课程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以及团队合作的可操作性,认真学习每个视频、完成作业、不迟到、不早退,是顺利完成课程并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如遇特殊原因无法上课者,需提前一天向教师请假并获得批准,说明原因。迟到、旷课可能会影响到课堂答题分数,后果自负。不接受课后请假。无故旷课者,旷课一次扣去10分。

 

声明

        本课程资料仅供课程内部学习所用,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请勿外传。本课程纲要里面的内容和规定,可能会随着学期的开展和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补充,本纲要的解释权归教师所有。


显示全部
课程大纲

第一周:课程介绍

关于本门课的几点问题

翻转课堂简介

课程纲要

教科书

学生名单及成绩卡

第一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二周:统计、研究、SPSS入门

崔永元转基因视频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量化研究的基本过程

初识SPSS

第二周课前探究活动

第二周课后结构图

第二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三周:频数分布与研究问题

一篇主要使用频数分析的论文

频数分布使用的问卷示例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图

百分位数、百分等级与内插法

如何确定研究问题

使用SPSS进行频数分析

第三周课前探究活动

研究问题评价标准

第三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三周课后结构图

第三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三周课堂问题spss文件

第四周:集中趋势、差异量数、抽样与问卷编制

集中趋势

差异量数

自由度与无偏估计量

如何抽样

如何编制问卷

焦点团体访谈

第四周课前探究活动

第四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四周课后结构图

第四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五周:Z分数与信效度

Z分数

信度与效度

因子分析

第五周课前探究活动

第五周课堂因子分析spss文件

第五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五周课后结构图

第五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六周:概率与取样分布

概率

取样分布与样本平均数分布

第六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六周课后结构图

第六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七周:假设检验

文献综述评分标准

第七周课前探究活动

假设检验的步骤

假设检验的影响因素和前提

假设检验的例子

单尾检验

效应值

第七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七周课后结构图

第七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八周:t分数

第八周课前探究活动

t分数

t检验的效应值

t检验的步骤和例子

第八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八周课后结构图

第八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九周:独立样本t检验

第九周课前探究活动

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

独立测量t分数的效应值

独立样本t检验的例子

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第九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九周课后结构图

第九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周:相关样本t检验

第十周课前探究活动

两个相关样本t检验

对比相关样本t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

两个相关样本t检验的例子

用SPSS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

第十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十周课后结构图

第十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一周:方差分析

第十一周课前探究活动

方差分析的逻辑

F分布图和表

方差分析公式、符号、事后比较、效应值

ANOVA假设检验的例子

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

第十一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十一周课后结构图

第十一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二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第十二周课前探究活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逻辑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公式、符号和效应值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假设检验的例子

第十二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十二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二周课后结构图

第十三周:双因素方差分析

简单效应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例子

用SPSS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十三周课前探究活动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逻辑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构、符号和公式

第十三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十三周课后结构图

第十三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四周:相关

相关分析概述

皮尔逊相关

理解和解释皮尔逊相关

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第十四周课前探究活动

第十四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十四周课后结构图

第十四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五周:回归

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

用SPSS进行一元回归分析

用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中的伪变量转化及分析

多元回归论文分析

第十五周课前探究活动

第十五周课堂小组作业提交

第十五周课后结构图

第十五周课后学习任务

第十六周:小组汇报

学期内容结构图

期末小组合作互评自评

海报汇报PPT

口头汇报PPT

小组课题论文提交在这里!

对本课程的评价

小组课题论文提交到这里!

期末小组合作互评自评,交到这里,忽略上面的!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不强调一定要具备预备知识,但如学生预先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初级统计、SPSS软件等内容,则学习效果会更好。

参考资料

        教科书:Frederick J. Gravetter, Larry B. Wallnau著,王爱民、李悦等译.《行为科学统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视频:视频分为教师自己录制和相关网络视频两部分。教师录制视频与本课程相关性更强,要求每名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网络视频为教师精心挑选的视频,大多来自知名网站和教授,制作精美,能够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建议学生学习。

        阅读材料:根据课程进度,教师会选择相关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习。

        课程教学资料仅供学习之用,请保密勿外传。

常见问题


厦门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郭建鹏

郭建鹏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