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传播研究方法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13日 ~ 2022年05月31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875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4)
spContent=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及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培养学生的学术判断力,知道按照研究逻辑什么是好的传播学研究,然后再培养学生用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介绍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分析为什么按照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去探究与媒体相关的研究问题能够得到可靠的研究发现,以及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规范;第二模块介绍传播研究方法在平面媒体、广播和电视、广告和公共关系以及新媒体的研究中是如何被运用的,拓展学术视野;第三模块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量化的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方法和质化的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方法,并辅之以作业,培养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学生将对新闻传播学领域所学的各种理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养成以科学的眼光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和初步进行与媒体有关的传播研究的能力,特别是为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全面的基础。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及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培养学生的学术判断力,知道按照研究逻辑什么是好的传播学研究,然后再培养学生用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介绍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分析为什么按照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去探究与媒体相关的研究问题能够得到可靠的研究发现,以及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规范;第二模块介绍传播研究方法在平面媒体、广播和电视、广告和公共关系以及新媒体的研究中是如何被运用的,拓展学术视野;第三模块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量化的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方法和质化的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方法,并辅之以作业,培养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学生将对新闻传播学领域所学的各种理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养成以科学的眼光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和初步进行与媒体有关的传播研究的能力,特别是为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全面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传播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大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对于只熟悉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思辨研究方法的同学,这门课是系统地学习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的实证研究方法的入门课,也是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基础课。本课程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概括然而系统地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研究方法及其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将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获得学术判断力,能用科学的眼光评析专业文献;通过学习传播研究方法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广告和公关、互联网新媒体研究中的应用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通过学习具体的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获得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本课程最大的亮点是帮助学生从高中时代的“展示性学习”转变到“批判性学习”,对新闻传播学领域所学的各种理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学会用学术判断标准去评析专业文献,理解学术规范的内在逻辑和标准,最终这些成果不但集中体现在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中,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提纲挈领式的助益。


授课目标

(1)让学生理解社会科学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评析专业文献的能力,并从评析文献中找到自己的研究问题;(3)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研究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大纲
科学地进行大众传媒的研究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的是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中,科学方法是最可靠的方法,掌握科学方法的特点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步骤。
1.1 大众传媒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
1.2 研究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1.3 获取知识的不同途径
1.4 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正确途径
1.5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和步骤
如何阅读和写作研究报告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的是理解传播学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研究的逻辑展开,并以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即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
2.1 研究的程序
2.2 研究报告的结构
2.3 学术写作规范
研究方法的应用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传播研究方法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广告和公共关系研究中被用来回答哪些研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的研究方法之前对媒体研究的领域有概述式了解,初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3.1 报纸和杂志及其网络版的研究
3.2 广播和电视及其网络版的研究
3.3 线下和线上的广告研究
3.4 线下和线上的公共关系研究
抽样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概念和操作方法,以及不同的抽样方式得到的样本在研究结论中的意义。
4.1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4.2 非概率抽样的几种方式:方便样本、志愿者样本、立意样本、配额样本、滚雪球样本
4.3 概率抽样的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4.4 如何决定抽样方式和样本规模
实验方法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实验方法的逻辑、过程、要素,以及可能影响实验方法的内在效度的因素。
5.1 实验方法的逻辑、要素
5.2 实验方法中的控制、两种完全实验方法
5.3 可能影响实验方法的内在效度的因素
5.4 实验方法的伦理问题
调查方法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调查方法的逻辑和过程。
6.1 调查方法的类型
6.2 调查问卷的设计
内容分析法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内容分析方法的逻辑和过程。
7.1 内容分析方法的应用历史、适合用内容分析方法回答的研究问题
7.2 内容分析方法的过程:抽样、设定分析单位、设定编码类目、编码员间信度测试
量化研究的数据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从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等三种量化研究得到的数据。
8.1 描述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正态分布的概念
8.2 假设检验
质化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质化研究的逻辑、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可能影响质化研究的内在效度的因素。
9.1 质化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的共性和差异、质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9.2 质化研究方法:田野观察、焦点小组、深度访谈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不需要特别的预备知识,只要按照课程要求阅读文献和完成作业即有望达成教学目标。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14).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10th ed.). Wadsworth.

  2. Schutt, R. K. (2009). Investigating the social world (6th ed.). Pine Forge Press.

  3. 陈阳,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厦门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李展

李展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8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传播学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传播学

MISS刘老师

15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