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渗入到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的各科领域中,成为当代促进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近年来已在医药卫生及其它领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医学和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课程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另外,本课程将介绍新兴起的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渗入到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的各科领域中,成为当代促进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近年来已在医药卫生及其它领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医学和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课程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另外,本课程将介绍新兴起的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渗入到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的各科领域中,成为当代促进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另外,本课程将介绍新兴起的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现状。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通过学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其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简史、国内外研究成就和动态,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沿,掌握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相关理论,可为将来做深入的研究工作打基础。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本课程特色在于将分子生物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凝缩,将每个知识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学习方便,每个微视频后有相应的学习文档,并配有微课ppt文件,同时在每个知识点后建设了知识点测试,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巩固。
本课程亮点在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图片、动画以说明复杂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机理,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更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知识。
授课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以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为主线,掌握染色体与DNA的基本结构、生物信息的表达与调控等基本特征,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关注学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2.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其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简史、国内外研究成就和动态,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沿,掌握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相关理论,可为将来做深入的研究工作打基础。
3.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课时目标:1.掌握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2.熟悉 对分子生物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的关键事件。3.了解 (1)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2)分子生物学简史、展望。
1.1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2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
1.3分子生物学前景展望
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课时目标:1.掌握 (1)染色体与DNA的基本概念;(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3)DNA修复的方式。2.熟悉 (1)DNA的一级结构、高级结构;(2)DNA复制。3.了解 DNA的转座。
2.1真核生物的染色体
2.2真核生物染色体的超微结构
2.3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2.4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比较
2.5 DNA的分子结构
2.6 DNA复制概述
2.7 DNA复制的过程
2.8 DNA复制的几种主要形式
2.9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2.10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2.11 DNA的修复
2.12 DNA转座
第三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课时目标:1.掌握 启动子与增强子的概念、转录过程。2.熟悉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3.了解 (1)终止和抗终止;(2)内含子的剪接;(3)编辑与化学修饰。
3.1转录概述
3.2转录的基本过程
3.3 RNA聚合酶
3.4 转录复合物
3.5 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3.6 终止子
3.7增强子
3.8原核与真核生物转录的差异
3.9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3.10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3.11 mRNA的加帽与加尾
3.12 内含子的类型及特点
3.13 核内mRNA内含子剪接过程
3.14 I类和II类内含子的剪接
3.15 RNA编辑和化学修饰
第四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mRNA到蛋白质
课时目标:1.掌握 (1)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2)蛋白质运转机制。2.熟悉 (1)遗传密码;(2)tRNA的结构、种类与功能。3.了解 mRNA到蛋白质的发生过程。
4.1 三联子密码及其三里庵破译
4.2 遗传密码的性质
4.3 tRNA的结构与功能
4.4 tRNA的分类
4.5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
4.6 氨酰-tRNA合成酶
4.7 氨基酸的活化
4.8 翻译的起始
4.9 肽链的延伸
4.10 肽链的终止
4.11 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4.12 蛋白质折叠
4.13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4.14 蛋白质的运转
4.15 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
课时目标:1.掌握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主要技术原理和方法。2.熟悉 基因克隆的主要载体系统。3.了解 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5.1 DNA重组
5.2 核酸凝胶电泳
5.3 细菌转化
5.4 PCR反应
5.5 实时定量PCR
5.6 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
5.7 总RNA的提取
5.8 RNA纯化
5.9 cDNA文库
5.10 RACE
5.11 双向电泳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下)
课时目标:1.掌握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2.熟悉 基因敲除技术和基因芯片及数据的分析。3.了解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RNA相互作用技术。
6.1 转录组测序技术
6.2 RNA选择性剪切技术
6.3 原位杂交技术
6.4 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6.5 酵母单杂交系统
6.6 酵母双杂交系统
6.7 免疫共沉淀技术
6.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6.9 RNA干涉技术及其应用
6.10 基因芯片及数据分析
6.11 凝胶滞缓实验
6.12 蛋白质印迹法
第七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课时目标:1.掌握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式。2.熟悉 原核生物的转录后调控。3.了解 色氨酸操纵子和其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和调控模式。
7.1 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总论
7.2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分类
7.3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7.4 乳糖操纵子及调控实验依据
7.5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
7.6 lac操纵子本底水平的表达
7.7 阻遏物lac I基因产物及功能
7.8 lac操纵子的正调控
7.9 乳糖操纵子正负调控的协调
7.10 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与功能
7.11 trp 操纵子的阻遏系统
7.12 色氨酸操纵子的弱化机制
7.13 色氨酸的双重调节体系
7.14 半乳糖操纵子
7.15 阿拉伯糖操纵子
7.16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第八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课时目标:1.掌握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2.熟悉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3.了解 其他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8.1 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
8.2 基因家族
8.3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8.4 顺式作用元件
8.5 反式作用因子
8.6 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8.7 DNA的甲基化与基因调控
8.8 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8.9 干扰小RNA
8.10 miRNA
8.11 蛋白质磷酸化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8.12 蛋白质磷酸化与细胞分裂调控
8.13 热激蛋白诱导的基因表达
8.14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的多样性
8.15 翻译水平的调控
第九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
课时目标:1.掌握 肿瘤、免疫缺陷病、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2.熟悉 与人类紧密相关的肿瘤、爱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与特性。3.了解 基因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9.1 原癌基因及其分类
9.2 原癌基因的表达调控
9.3 HIV病毒颗粒的结构及传播
9.4 HIV的感染及致病机理
9.5 HBV的结构及复制
9.6 HBV的传播及致病机制
9.7 人禽流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9.8 SARS-CoV病原学
9.9 SARS-CoV结构及传播
9.10 基因治疗的策略
9.11 基因治疗的主要途径
第十章 基因与发育
课时目标:1.掌握 高等植物花发育的基因调控。2.熟悉 控制植物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3.了解 果蝇的胚胎发育。
10.1 卵子的发育与卵裂
10.2 同源异形基因
10.3 高等植物花发育的基因调控
10.4 植物开花调控机制-光周期途径
10.5 植物开花调控机制-春化途径
第十一章 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课时目标:1.掌握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关键技术。2.熟悉 基因测序的相关知识。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
11.1 人类基因组计划
11.2 DNA序列分析技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参考教材)
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 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Robert F. Weaver.分子生物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 ,2013.
网站
生物通:https://www.ebiotrade.com
生物谷:https://www.bioon.com
生物秀:https://www.bbioo.com
爱课程:https://www.icourses.cn/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