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3月13日 ~ 2024年08月3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45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33)
spContent=《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是融理论性、政策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文化传承、能力锻造和人文素质提升的最为核心的课程。 课程将通过理论的阐释、历史的梳理、宏观的把握和现实的分析,来带您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一个客观的把握。欢迎各位同学!让我们从这里品读百年中国的奋斗史、辉煌史,感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是融理论性、政策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文化传承、能力锻造和人文素质提升的最为核心的课程。 课程将通过理论的阐释、历史的梳理、宏观的把握和现实的分析,来带您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一个客观的把握。欢迎各位同学!让我们从这里品读百年中国的奋斗史、辉煌史,感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l理论成果为重点,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本课程突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立足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本课程在教学中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但教师如果不注重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这门课易成为“大而空”的说教课。因此,本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多环节、多维度的教学设计提升课程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二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本课程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第一,联系实际开展理论教育。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第二,运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并能运用理论指导和推进社会实践,第三,深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本课程突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立足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1.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

2.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标和意义,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1 课程性质和说明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课时目标: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1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2.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4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时目标: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革命性质;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之间的关系。
3.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时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4.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4.2 过渡时期总路线
4.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时目标: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这一段艰辛历史,从而坚定道路自信。
5.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5.2 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过程。把握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
课时目标: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掌握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7.1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7.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3 改革开放理论
7.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时目标:了解世纪交替、千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理解和把握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8.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
课时目标:认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把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9.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9.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参考资料

(一)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二)主要参考书

1.《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杨凤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10.《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三)课程其它资源

1.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s://myy.cass.cn/

2.党建研究网:https://www.zgdjyj.com/

3.毛泽东思想研究:https://www.mzdsx.com/

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官网https://www.moe.edu.cn/s78/A12/

5.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https://marxism.pku.edu.cn/index.do?index

6.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https://www.smarx.tsinghua.edu.cn

信阳师范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胡春湘

胡春湘

副教授

王雨

王雨

助教

张恬恬

张恬恬

助教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