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产品(包括零件、部件和构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测量技术及精度设计方法,以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遍通用性的内容为主。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研究机械设计过程中几何量的精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偏差的控制。本课程涉及面广,综合应用性强,是一门与工程实际中有关加工、检测等紧密相关的学科,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进行工程设计的基础与工具。
《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是机类、近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学科的任务要求主要针对机械产品进行几何精度设计,是一门与工程实际中有关加工、检测等紧密相关的学科,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进行工程设计的基础与工具。
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国家标准的检索,查询及运用方法,了解机械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制定技术方案时能够考虑经济成本因素。
1.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互换性、公差、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特点,能够合理地设计和选用机械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具备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和解释的能力。
2. 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一般原理,具有使用计量器具及检测典型几何参数的初步能力,能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及相关信息综合判断零件合格与否。
3.了解在工程实践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国际标准化发展过程和测量前沿技术。能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几何参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对一般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4.了解生产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熟悉标准件的互换性基本参数及其评定方法、掌握尺寸公差、几何公差标准的应用原则,并能用于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
1. 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精度设计与参数测量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公差与配合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作业、实验、单元测验和课程考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总分超过60分,即为合格。
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高等数学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1] 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 王樑.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3] 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GB/T1800.1~1804、1182~1184、3177、196~197、10095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