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化工热力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09月25日 ~ 2019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待定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类专业基础课。它是运用经典热力学的原理,结合反映系统特征的模型,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研究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化工热力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在于决定设计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器所需的相平衡以及化学反应平衡数据、参数和平衡时的状态以及对化工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因而它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理解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选择和使用计算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数学模型;

(3)计算化工过程的能量变化;

(4)计算纯流体和混合物的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

(5)了解热力学在化工过程中的主要实际应用。


成绩 要求

暂无证书。

课程大纲

01

绪 论

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工热力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了解化工热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理解化工热力学研究的特点。

课时

1.1 化工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1.2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1.3 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02

流体的PVT关系

1.熟悉纯物质的P-V-T相图及相图上的重要概念;2.掌握维里方程及其应用,掌握R-K方程、SRK方程及P-R方程等三次型状态方程;能应用三次型状态方程计算气体和液体的摩尔体积,了解多参数状态方程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3.掌握对比态原理,掌握偏心因子和三参数普遍化关系。会用二元插值法求热力学数据;4.熟悉液体的P-V-T性质的计算及真实气体混合物性质的计算。

课时

2.1 纯物质的p-V-T关系

1. p-T图

2. p-V图

3. pVT关系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立方型状态方程

3. Virial方程

4. 多常数状态方程

2.3 对比态原理及其应用

1.气体的对比态原理

2.对比状态原理的应用

2.4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混合规则

1. 虚拟临界常数法

2. 混合规则与混合物的状态方程

2.5 液体的p-V-T性质*

03

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1.了解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式;2.学会剩余性质的计算(包括普遍化第二维里系数法、三参数普遍化法);3.掌握由单相纯物质性质计算两相区纯物质性质的方法;4.掌握工程上常用热力学图表及使用;5.会进行纯流体的逸度和逸度系数的计算。

课时

3.1 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

1.单相流体系统基本方程式

2.点函数间的数学关系式

3.Maxwell关系式

3.2 单相体系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1.应用Maxwell关系式推求个热力学变量,计算原理及方法

2.应用剩余性质的计算气体热力学性质

3.3 两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及热力学图表

1.两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2.热力学性质图表

04

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1.掌握偏摩尔性质、化学位、逸度、混合性质变化、超额性质和标准态、逸度和逸度系数的定义,混合体积变化和焓变,活度和活度系数定义等概念;2.掌握均相流体混合物热力学性质关系式,偏摩尔性质的计算,纯气体逸度和混合物中组分的逸度和逸度系数的计算;3.了解均相敞开系统的热力学关系式和化学位,温度和压力对逸度的影响;4.掌握超额热力学性质,活度系数模型(非理想溶液的超额自由焓与活度系数,正规溶液理论,Wohl型方程,局部组成型方程)。

课时

4.1 变组成体系热力学性质间关系式

4.2 化学位和偏摩尔性质

1.偏摩尔性质

2.化学位

3.Gibbs-Duhum方程

4.3 混合物的逸度和逸度系数

1.逸度及逸度系数的定义

2.纯物质的逸度计算

4.4 理想溶液和标准态

1.理想溶液

2.标准态

3.非理想溶液

4.5 混合过程性质变化

1.混合性质变化

2.混合偏摩尔性质变化

3.混合性质变化与活度之间的关系

4.6 超额性质

1.超额性质

2.超额性质变化

3.超额自由焓

4.7 液相活度系数与组成的关联式

1.溶液的模型

2.活度系数的近似计算式

05

相平衡

1.掌握不同形式的二元汽液相图,了解一般正偏差、一般负偏差和具有共沸点系统的相图特征;2.掌握平衡条件和判据,相律及其应用,及完全互溶体系在中低压下汽液平衡的计算方法,会应用活度系数与液相组成关系式;3.熟悉完全互溶体系在中低压下汽液平衡的计算方法,能借助于软件用活度系数法和状态方程法进行汽液平衡计算。

课时

5.1 相平衡判据与相律

1.相平衡的判据

2.相律

5.2 汽液平衡的相图

1.二元体系的p-T图及临界区域的相特性

2.二元体系的p-x-y、T-x-y、y-x相图形态的类型

5.3 汽液平衡的计算

1.计算的基本公式及计算类型

2.低压下气液平衡的计算

3.中压下气液平衡的计算

5.4 活度系数与组成关系式

06

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

1.正确理解并熟练应用流动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热功转换的方向和限度;3.掌握熵变的计算,并运用熵增原理判断实际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4.掌握理想功和损耗功的计算,有效能和无效能的计算。

课时

6.1 能量平衡方程

1.能量平衡方程

2.能量平衡方程的应用

6.2 热功间的转换

1.热功转换与热量传递的方向和限度

2.熵函数与熵增原理

3.熵变的计算

6.3 熵函数

1.熵平衡方程

2.熵产生

3.熵平衡方程的特殊形式

6.4 理想功、损失功及热力学效率

1.理想功

2.损失功

3.热力学效率

6.5 有效能及其计算

1.有效能的概念

2.有效能的计算

3.理想功与有效能的区别和联系

4.不可逆性和有效能损失

07

蒸汽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

1.掌握朗肯循环的热力学计算及提高热效率的改进措施;2.掌握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制冷循环中,进行制冷量、功耗和循环效率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合理利用能源的意义和途径;3.掌握节流膨胀及绝热做功膨胀制冷原理;4.了解吸收式制冷循环及热泵原理。

课时

7.1 蒸汽动力循环

1.朗肯循环

2.朗肯循环的改进

7.2 节流膨胀与对外作功的绝热膨胀

7.3 制冷循环

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2.吸收制冷循环

注:带“*”的部分由学生选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物理化学(热力学部分),高等数学,化工原理。

参考资料

1.朱自强,徐汛. 化工热力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2.陈新志. 化工热力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3.张联科. 化工热力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年

4.马沛生,夏淑倩,陈效宁. 化工热力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5.陈钟秀,顾飞燕. 化工热力学例题与习题.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

6.陈新志. 化工热力学习题精解.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常见问题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盐城师范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江苏省课程中心

江苏省课程中心

江苏省课程中心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