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物理化学
分享
spContent=物理化学是四年制本科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掌握如何通过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状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得到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和科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气体状态方程处理理想和真实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相关规律,理解和掌握真实气体的液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

2.理解热力学能、焓、可逆过程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运用其处理和计算物质在状态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等过程中的功、热、热力学能变和焓变等; 

3.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科学意义,掌握热力学熵、亥姆霍兹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函数等基本概念及其在气体等状态变化、化学变化或相变化过程中熵变、亥姆霍兹自由能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并学习如何以此判断过程和变化的方向和其不可逆性; 

4.理解多组分系统中偏摩尔量、化学势等热力学概念,掌握理想气体或液体混合物等体系中的化学势和组分标准态的确定,同时理解非理想体系中相对活度等提出的出发点及其科学意义,掌握稀溶液体系的依数性及其在科研和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5.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理解化学平衡的实质、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充分掌握各种形式的平衡常数间的数学转换;

6.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元反应的实质及其在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的微分和积分形式及其应用,同时从热力学上理解掌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复杂反应动力学的近似处理方法的出发性及其合理性,掌握以酶催化为代表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处理方法;

7.从化学热力学和生物物理等角度理解离子的电迁移率、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以及可逆电极、可逆电池、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等电化学基本概念,从应用的角度上掌握能斯特方程等定律及其应用;

8.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去理解表面现象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以及,理解因此产生的表面张力、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毛细现象,掌握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及其应用,并对生物体系中涉及的单分子膜和生物双分子层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9.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理解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及聚沉作用机理,结合胶体结构上的双电层模型和动电势的产生解释胶体粒子动力学上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教学内容和复习相关前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

3.讲授式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阐述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及其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4.问题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在课堂教学前布置问题,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5.案例式教学通过作业、习题课等形式进行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化学基本知识解决生产和科研实践问题的能力。

 


成绩 要求

1考核方法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形式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期中考查和期末考查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其中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10%;期中考查占20%,期末考查占60%。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1]沈文,王喜章,许波连.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刘俊吉,周亚平,李松林,冯霞.物理化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等.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沈文,淳远,王喜章.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7]李三鸣.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8]冯霞,陈丽,高正虹.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9]阿特金斯,葆拉.物理化学.第七版(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