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1日 ~ 2025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0周,共20周 已有 84 人参加
立即参加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国际法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本课程系统讲述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重要理论问题和典型案例,尝试运用国际法原理审视、研究国际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内容为导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国家、国际法上的居民、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条约法、外交与领事关系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争端解决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法律信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与趋势;掌握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律方法;习得综合运用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理论知识分析、处理法律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法学研究能力;在学习和掌握国际法知识和原理的同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有担当的优秀青年。

本课程以理论争点和国际司法机构的典型判例为素材基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缜密的拟定适当难度的探究问题,制定梯度分布宽域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单独和集体讨论式的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国际法有一个初步的概括认识,了解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掌握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1. 国际法的名称与定义
2.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3.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与编纂
1. 国际法的渊源含义
2. 国际法渊源的类别
3. 国际法编纂的含义及发展简史
4.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及其编纂活动
第三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1.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早期学说
2.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各国实践
3.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普遍效力
国际法基本原则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发展、《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强行法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运用。
第一节 概述
1.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3. 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
4.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第二节 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联合国宪章》七项原则
2. 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互不侵犯
3. 互不干涉内政
4. 平等互利
5. 和平共处
国际法主体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与类型,理解关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的论争。
第一节 概述
1. 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2. 国际法主体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国际法主体的种类
1. 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2. 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3. 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第三节 关于个人是否国际法主体的问题
1. 国际法学界关于个人国际法地位的争论
2. 与个人国际法地位相关的实践
国际法上的国家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家概念与类型、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掌握国家的要素、基本权利义务、国际法上承认的效果、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的适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和继承问题。
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与类型
1. 国家的要素
2. 国家的类型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 独立权
2. 平等权
3. 自保权
4. 管辖权
5. 国家主权豁免
第三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1. 承认的概念与性质
2. 对国家的承认与对政府的承认
3. 承认的方式与效果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
1. 继承的概念
2. 国家继承
3. 政府继承
4. 国际组织的继承
国际法律责任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国际法律责任的发展;理解国际不法行为责任构成要件、国际损害行为责任;掌握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况及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及其运用。
第一节 概述
1. 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 国际法律责任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
1. 行为可归于国家而成为国家行为
2. 违背国际义务
第三节 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
1. 国际损害责任的确立与发展
2. 损害责任的预防原则
第四节 解除行为不法性的情况
1. 同意
2. 自卫
3. 反措施
4. 不可抗力
5. 危难
6. 危急情况
第五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1. 停止
2. 恢复原状
3. 赔偿
4. 道歉
5. 保证不再重复
领土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领土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领土的构成、边界的概念和种类;理解领土的变更方式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我国在解决与邻国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掌握领土主权的含义、领陆和内水的法律地位及相关制度、边界制度以及两极地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1. 领土的概念
2. 领土的构成
3. 领土主权
4.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第二节 领陆和内陆水
1. 领陆
2. 内陆水
第三节 领土的变更
1. 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2. 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1. 边界的概念和种类
2. 确定边界的程序
3. 边境制度
4. 中国的边界问题
第五节 两极地区及其法律地位
1. 南极及其法律地位
2. 北极及其法律地位
国际法上的居民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籍的概念、外国人的入境和引渡、庇护与难民的概念;理解国籍是国内管辖之事件、国籍的抵触、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及其运用;掌握国籍的取得和丧失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外国人的待遇方式、外交保护实施的条件以及引渡和庇护规则及其运用。
第一节 国籍与国籍法
1. 国籍的概念
2. 国籍的取得
3. 国籍的丧失
4. 国籍的抵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1. 国家对外国人管辖的原则
2. 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
3. 外国人的待遇
4. 外交保护
5. 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1. 引渡
2. 庇护
第四节 难民
1. 难民的概念
2. 难民身份的确定
3. 难民的法律地位
海洋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海洋法的三次会议、各个海域的划分;理解基线的概念、种类和意义;掌握各个海域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及其运用。
第一节 概述
1. 海洋法的概念
2. 海洋法的历史发展
3. 海洋法的编纂
第二节 内水
1. 基线
2. 内水
第三节 领海、毗连区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1. 领海
2. 毗连区
3.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第四节 大陆架
1. 大陆架的概念
2.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3. 大陆架的划界
4. 中国大陆架问题
第五节 专属经济区
1. 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2.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3. 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
4. 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5. 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
6. 我国的专属经济区制度
第六节 公海
1. 公海的概念
2. 公海自由
3. 公海上的管辖权
第七节 群岛水域与国际海底区域
1. 群岛水域
2. 国际海底区域
空间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空间法的概念和发展、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概念;理解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划分、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外层空间法的渊源;掌握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民用航空制度、制止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规则及其运用以及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和制度问题。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
1. 空气空间的概念
2.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3. 国际民用航空制度
4. 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
5. 制止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法规则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
1. 外层空间的概念
2. 外层空间法的渊源
3. 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原则
4. 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制度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外交关系、领事关系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外交关系机关、使领馆的设立与职务、义务、外交人员和领事人员的分类;掌握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内容、领事特权与豁免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具体应用。
第一节 概述
1. 外交关系
2. 领事关系
第二节 外交关系法
1. 外交关系机关
2. 使馆和外交人员
3. 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
1. 领馆及领馆人员
2. 领事特权与豁免
条约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条约的概念、种类和名称、条约的缔约程序;理解条约的特征、缔约能力与缔约权的关系、条约加入的效果、条约的遵守;掌握条约保留的概念及其规则、条约与第三国的关系、条约的解释以及条约无效和终止、停止施行的规则及其运用。
第一节 概述
1. 条约的概念
2. 条约的种类和名称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1. 缔约能力
2. 缔约程序
3. 条约的加入
4. 条约的保留
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和解释
1. 条约的遵守
2. 条约的适用
3. 条约与第三国
4. 条约的解释
第四节 条约的无效、终止和停止施行
1. 条约的无效
2. 条约的终止和停止施行
国际组织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国际组织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理解和掌握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联合国及其主要机关的职能及其应用以及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与联合国的关系、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特点。
第一节 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
1. 国际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2.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
3.国际组织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法律制度
1.国际组织的章程
2.国际组织的成员资格
3.国际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职权
第二节 联合国
1. 国际联盟
2.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3. 联合国的主要机关
4. 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国际人权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法上人权的概念与由来;理解普遍性国际人权公约与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掌握主要的国际人权保护监督机制。
第一节 国际法上人权的概念与特征
1. 国际法上人权问题的由来
2. 国际法上人权的概念
3. 国际法上人权的特征
第二节 普遍性与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
1. 《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
2. 《世界人权宣言》
3. 国际人权两公约
4. 主要专门性人权公约
第三节 国际人权保护监督机制
1. 报告制度
2. 国家间指控制度
3. 专题程序
4. 个人申诉制度
5. 来文审查程序
6. 制裁措施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争端的概念和种类、国家间为维持正常的国际关系寻求和平解决争端或冲突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的法律和政治方法及其应用、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第一节 概述
1. 国际争端的概念
2. 国际争端的种类
3. 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方法
1. 谈判
2. 调停
3. 调查
4. 和解
第三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1. 仲裁
2. 司法解决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中文著作:

[1]周鲠生:《国际法》(全二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梁西:《梁著国际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邵津:《国际法(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版。


译著:

[1][德]奥本海:《奥本海国际法(上下卷)》,岑德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版。

[2][美]巴里· E ·卡特 [美]艾伦· S ·韦纳 :《国际法(上下册)》,冯洁菡 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3][英]马尔科姆· N ·肖:《国际法(第6版)》,白桂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英]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曾令良等译,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意]安东尼奥·卡塞斯:《国际法》,蔡从燕等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外文原著:

[1]Malcolm N Shaw. International Law 9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2] Ademola Abass. International Law: Text, Cases, and Materials 2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网站:

联合国中文网        Http://www.un.org/chinese/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  https://www.un.org/chinese/law/ilc/index.html

国际法院            https://www.icj-cij.org/

国际法协会          https://www.ili.org/

国际法学会          https://www.ila-hq.org/

美国国际法协会      https://www.asil.org/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法与比较公法研究所   https://www.mpil.de/

 

期刊:

  [1]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

  [2]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

  [3]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武大国际法评论》

  [4]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

盐城师范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任宪龙

任宪龙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