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涉及误差理论、基本物理仪器使用、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以及科学素养养成等;覆盖力学、光学、热学以及电磁学等知识领域;一些经典却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以及技术等要素贯穿所有实验。
在本实验课程的项目背景、原理、仪器、总结与探讨的视频介绍中融入科学性和趣味性。如“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中古老的光杠杆法,在用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及性质的实验中仍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本课程关注学生在中学和大学学习实践思维方式的差异,注重大学学习和实践模式的转变,力图使学生从所谓“计算公式”的“解题战术”中跳出来,以物理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建立“测量模型”。虽然两种称呼对应的是同一种公式,背后意义截然不同。因此,对于物理实验原理的讲授,摈弃平铺直叙,采取先明确实验思想,再以提供的实验仪器和条件为基础,以设问、推理方式环环相扣,得到最终的测量模型的方式进行。
我们还将给有兴趣的同学提供自主实验平台。
本课程对于本校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授课。课程线上部分:视频学习占30%,习题测验占60%,讨论区交流占10%。
高等数学和高中物理
1)《大学物理实验》,何焰兰,彭刚主编;刘振祥,沈志,邓正才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2)《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三版),竺江峰主编;尹会听、郑剑副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12。
3)《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霍剑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大学物理实验》,赵志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5)《大学物理实验》,何焰蓝,杨俊才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