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通关实战
工程伦理导论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4月26日 ~ 2023年07月3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460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56)
spContent=价值又是如何嵌入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导论》通识课立足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双创”、人工智能产业和绿色制造工程的现实,以聚焦中国工程实践为切入,以应对中国问题为突破,以总结中国经验为习得。起始于知,更重践行;言对论错,更究真善;以西为镜,山石攻玉;汲古养今,踔厉奋发。
价值又是如何嵌入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导论》通识课立足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双创”、人工智能产业和绿色制造工程的现实,以聚焦中国工程实践为切入,以应对中国问题为突破,以总结中国经验为习得。起始于知,更重践行;言对论错,更究真善;以西为镜,山石攻玉;汲古养今,踔厉奋发。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2016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伦理教育被纳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制度体系中,2018年国务院学位办将工程伦理作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

工程是科学,但更是社会实践。工程是一种社会实践,离不开人,更离不开社会的。提高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这是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工科”的基本要求。

提高工程创新的能力。工程创新是一种集成创新,它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不局限于自然科学方法、技术方法,也包括社会科学方法和人文思想,与实际的场景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赋能个人促进社会的福祉。


二、这门课的主题是什么?

本课程研究新时代工程性质和工程实践的伦理属性。

新时代工程的基本性质。新时代的工程是基于“人--环境”的整体框架之中的,工程离不开人工物,离不开人,离不开环境,更离不开社会。从互联网+走向智能+,从第1代的产业园区走向第4代绿色制造工程园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新时代工程实践的伦理属性。工程实践的伦理属性是工程的基本属性之一,技术的卓越离不开伦理的完整。工程创新应该是技术卓越和伦理完善两者内在的统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责任创新。

“一带一路”跨文化工程规范。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工程实践应当遵循哪一套法律体系、社会习俗和文化规范?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中国工程走向世界,法律、规范和习俗与文化的差异,这为中国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


三、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帮助和作用?

了解第4次产业革命背景之下的“中国制造2025”,把握工程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提升新一代工程师职业能力,有效的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培养工程师跨文化协同工作的能力,适应“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

帮助你更好的做出工程决策。


四、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单元化设计,满足学习者不同的需求:本课程包括基本理论(第1-4讲)、职业实践(第5-10讲)和社会治理(第11-14讲)三大单元。

足够的拓展空间: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结合治理的理念,探讨各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伦理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

聚焦工程热点问题与领域:以智能产业、中国智造、“一带一路”、基因工程等热点话题为切入,致力于工程的实践性与风险性、伦理的预防性和激励性、道德的习得性和建设性的贯彻与融通。

感受具体情境中的工程职业实践:引领学习者了解技术变革与工程创新的不确定性,体验人类工程职业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工程与社会、自然、自身的密切关联性。

授课目标

课程基本目标

提高中国工程师实践伦理能力。


培养的素质

提升中国第四代工程师的道德心理素质。


培养的能力

能力1:工程的价值设计(VSD):具备伦理敏感性,能从事价值敏感设计,将价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之中,从而摆脱纯粹的技术设计。


能力2:负责任的工程创新(REI):面对困境,能做出伦理判断并进行道德推理。伦理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在面对伦理困境时,能够从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规范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做出负责任的工程创新。


能力3:跨文化的工程实践能力:把握跨文化的工程规范的核心是依据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 “丝路精神”指导下,深入了解中国和国外(欧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相关工程社团和工程界对相关职业行为的规范与要求,能够对现有的规范与要求进行价值选择与排序,从而形成能够有效应对“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冲突,并具备在不同的文化规范下,从事跨文化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大纲

第1讲 新时代的工程

1.1第四次工业革命

1.2中国与四次工业革命

1.3工程形态

1.4作为科学的工程和作为实践的工程

1.5新时代工程的定义

第1讲 单元测验

第2讲 工程伦理

2.1作为职业的工程

2.2 职业自治

2.3 从自治走向治理

2.4工程伦理的性质

2.5工程伦理的作用

第一周讨论

第2讲 单元测试

附录

教学辅导视频(课程实录短视频)(自愿观看不做统一教学考核要求)

第4讲 工程实践的道德推理方法

4.1解决伦理困境的一般步骤

4.2划界法

4.3创造性的中间道路

4.4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5保持认知与行动的一致性

第二周讨论

第4单元测验

第3讲 作为方法的伦理理论

3.1遭遇伦理困境

3.2解决伦理困境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3.3传统理论及方法的局限性

3.4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补充

第3单元测验

第6讲 工程风险与安全

6.1风险与安全

6.2风险评估

6.3风险评估的道德原则

6.4风险沟通

第6次单元测试

第5讲 工程责任

5.1责任及分类

5.2消极责任与责任要素

5.3积极责任与工程师职业理想

5.4多手责任问题

讨论

第5讲 单元测验

第7讲 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7.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7.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与内涵

7.3公平原则

7.4生态中心主义

7.5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7.6绿色制造工程

讨论

第7单元测试

第八讲 工作场所中的工程师

8.1利益冲突问题

8.2角色冲突

8.3两种决策:恰当的工程与管理决策

8.4组织不服从

讨论

第8单元测试

第九讲 工程师能力的概念与标准

讨论

9.1岗位胜任力

9.2两种岗位胜任力的模型

9.3工程师的能力标准

9.4通用技能

9.5职业能力

第十讲 工程师的职业美德

10.1职业美德

10.2工程中的美德

10.3工程师的职业美德内涵

10.4走向卓越:伦理章程与职业美德结合

第10单元测试

第十一讲 大数据的社会治理

11.1什么叫做大数据?

11.2大数据的商业创新

11.3大数据伦理

11.4数字身份

11.5数据权利

11.6隐私权

11.7大数据的社会治理

讨论

第十一单元测试

第十二讲 智能工程伦理

12.1智能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2.2智能工程与社会大脑

12.3智能工程与人机混合

12.4智能工程伦理与伦理考量基础

12.5双脑世界的人机共生和谐之善

第十二单元测试

第十三讲 “邻壁效应”的防范与化解

13.1 什么是“邻壁效应”

13.2 “邻壁效应”成因分析

13.3 “邻壁效应”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13.4临平水厂化解“邻壁效应”的对策

第十三单元测试

第十四讲 “一带一路”与中国工程的跨文化交流

14.1中国工程“走出去”的现实挑战

14.2国际工程职业实践的超文化规范

14.3中国工程跨文化实践的价值更新

14.4中国工程跨文化实践的伦理规范

讨论

第十四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哈里斯等著、丛杭青等译,《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第5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

丛杭青主编,《世界500强企业伦理宣言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李正风、丛杭青、王前等,《工程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2019年6月第2版。

戴维斯著、丛杭青等译,《像工程师那样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莱顿著、丛杭青等译《工程师的反叛-社会责任与美国工程职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丛杭青著,《世界500强企业伦理宣言精选》(即将出版)。

伯恩著、丛杭青等译《工程伦理:机遇与挑战》(即将出版)。

丛杭青、何菁、张恒力、张为志、雷瑞鹏、晏萍,超星尔雅《工程伦理》课程慕课。


常见问题

Q :  本课程是如何划分单元的?

A :  本课程共分4个单元,第1单元讨论新时代的工程和工程伦理,对应的课程慕课视频是第1讲到第2讲。

第2个单元讨论工程伦理方法,对应的课程慕课视频是第3讲到第4讲。

第3个单元聚焦工程职业实践伦理,讨论工程安全与风险、可持续发展、工作场所中的工程师、工程师的能力,工程师的美德。对应的课程慕课视频就是第5讲到第10讲。

第4个单元聚焦工程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工程的社会治理,讨论的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智能工程伦理,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工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一带一路”与中国工程跨文化规范。对应的课程慕课视频就是第11讲到第14讲。


Q :  本课程适用几个学分的工程伦理课程?

A :  标准配置2个学分32学时。


Q :  1.5个学分24个课时的工程伦理通识课,如何配置课程?

A :  1.5个学分24个课时的本科生工程伦理通识课建议课程配置方案:第1单元的第1讲和第2件可以合并成“新时代的工程与工程伦理”,第2单元的第3讲和第4讲可以合并成“伦理方法以及工具",第3单元的第5讲和第6讲也可以合并成“工程风险与责任”,第3单元的第7讲到第10讲,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挑选其中的2-3讲,第4单元的第11讲到第14讲挑选其中的2-3讲。


Q :  2学分32课时的工程伦理课程,如何配置课程?

A :  建议全部讲授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第3单元中可挑选4讲,在第4单元中,可以挑选3-4讲。剩余4课时,建议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安排线下案例课程。


Q :  总共安排几次单元测试?

A :  每1单元结束的时候,都会安排单元测试。共安排8次单元测试,单元测试试题类型是客观题。

Q :  是否安排期中考试?

A :  因为有8次单元测试,所以不再安排期中考试。


Q :  是否安排期末考试?

A :  安排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试题类型为客观题,试题范围不超过课程内容,试题数量25题。


Q :  是否按安排课程直播?

A :  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每学期安排2-3次课程直播。


Q :  课程直播的内容是什么?

A :  将结合工程的热点问题,安排课程直播内容。


Q :  是否有课程助教?

A :  开课期间有课程助教在线答疑解惑。


Q:我们学校是1个学分16学时,如何安排课程?

A :  参见1.5个学分的配置。


Q:如何定制1个学分16学时的课程?

A:定制课程也就是SPOC课程。首先,需要确定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具有SPOC平台的使用权限。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具有中国大学慕课SPOC平台使用权限,那么你可以联系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可以给你课程慕课的使用授权。如果你所在的学校不具有SPOC平台使用权限,那么你是不能开设SPOC课程的。


显示全部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丛杭青

丛杭青

教授

推荐课程

毛概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焦静怡老师

6216人参加

思道/思修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思想道德与法治

张欣竹

4448人参加

马原期末冲刺-4小时突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张欣竹

7817人参加

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焦静怡老师

598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